一群讀書人,一走上這個山包,就特彆滿意,比起雜亂鬨市,這裡反而更符合他們的心境。
這個時代,名士風流如同刻印在他們骨子裡麵的東西,詩人的浪漫詞人的不羈,被所有人尊崇向往……
但這也是一個扭曲的時代,在如此物資貧乏的時代,卻追逐著精神層次的遍地開花,思想太過浪漫太過不切實際,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物資發展……
且不說這些。
他們一上山包,就看到了一些奇怪的東西,至少他們以前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看到過。
一個奇怪的爐子,上麵擺著一口鍋,鍋裡紅星點點,頗為美觀,鍋的上方白煙嫋嫋,很快被風吹散,他們一路聞到的香味應該就是鍋裡麵散發出來的。
鍋的四周圍了一圈木墩子,供人圍坐?
然後就是旁邊老大一個木頭架子,一層一層的,每一層都平鋪著……用竹簽串起來的菜?讓人一覽無遺。
這是在乾什麼?
還沒反應過來,一群孩子已經“熱情”的倒好茶,將杯子往這些人麵前送。
他們特彆聽周複禮的話,反正人一來,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們就上茶。
條件反射的接過杯子,杯子都是用竹筒做的,樸實得緊,但又多了一份素雅在裡麵,讓人感覺多了一份說不出的樂趣和雅致,似乎用竹筒喝茶也頗有意思。
往竹筒裡麵一看,這些讀書人不由得一笑,難怪這些孩子剛才敢開口說茶不要錢,當時還驚訝了一番,畢竟茶葉可不便宜。
竹筒中不過是一些清水,清澈見底,意外的乾淨。
他們趕了一路,正是口渴的時候,清水也行。
抬起杯子喝了一口,然後不由得一愣,這味道……好獨特。
特彆是張嘴的時候,稍微有風吹進來,就感覺嘴巴裡麵一陣清涼。
泡了薄荷的茶水的確有一股獨特的清涼感,這些孩子最喜歡喝一口水,然後將嘴巴張得老大,讓風吹進嘴裡,感覺那種獨特的清涼,感覺特彆好玩。
出人意料的解渴。
一群孩子將茶送上後,就眼巴巴的將彆人看著,畢竟以前他們也沒有做過買賣,偏居山野也沒見過什麼世麵,都不知道拉攏拉攏。
還是這些讀書人找了個木墩子坐下後,對那冒著白煙的鍋子特彆感興趣的問道,“小孩,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這是串串,特彆的好吃。”這才七嘴八舌的接話。
“你們要吃嗎?”小心翼翼一臉期待的問道。
一群讀書人一愣,這些孩子在做生意?居然沒見到一個大人在這裡守著,還真是……
其實現在已經接近中午了,肚子難免有些餓,他們雖然自帶了乾糧,但聞著眼前的香味,突然就覺得他們帶的那些乾糧一點都不香了。
而且看那些擺得規規矩矩的菜,也的確乾淨。
加上他們剛喝了彆人不要錢的茶,又在彆人這裡休息,要是不買點什麼總感覺有些不好意思。
讀書人臉皮薄,周複禮讓這些孩子不問緣由一上來就遞茶,不就是這個原因。
“看著頗為有趣,要不我們就試試。”有人說道,關鍵是聞著真饞人,拒絕不了啊。
可高興壞了一群孩子,“這邊坐,圍起來圍起來。”
有人問道,“你們這個叫串串?怎麼賣的”
一串一串的串起來,名字倒是貼切。
一群孩子緊張了,有些小心翼翼的答道,“一串一個銅板。”
價格是周複禮定的,但他們覺得太貴了,一個串兒上就……就那麼一點點菜。
他們父母花一天時間上山砍一捆柴,還得背去洛陽賣,老大一捆也就賣二三十銅板。
也就是說一捆柴才換二三十個串串,他們小嘴巴巴幾口就能吃掉。
不過這些讀書人沒事兒一樣走過去,一個銅板的單價實在無法讓他們上心,他們平時要是加個葷,可遠不止花費這點。。
也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圍著鍋坐了下來。
古時候沒有什麼社交工具,他們來洛陽進行春闈,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結交誌同道合的好友,這也是約定俗成的事情,開詩會詞宴,參加春闈的讀書人一起交流,算是讀書人之間的交流盛事,所以現在來自不同地方的讀書人圍坐在一起,倒是方便了他們互相認識,也就少了些突兀感。
這種交流方式似乎還更親近了些。
看著已經燒開的鍋,有些不知道怎麼下手,“這個怎麼吃?”
一群孩子趕緊答道,“可以自己在架子上選喜歡的菜,也可以讓我們幫你們拿,將串串下到鍋裡煮熟就可以吃了。”
“吃完的竹簽就扔旁邊的簍子裡,到時候方便數。”
聽上去挺有意思,豈不是說每種菜都能嘗上一嘗?
三三兩兩開始選菜,自己摸索了起來。
旁邊的幾個爐子也圍滿了人,還加了凳子,趕緊將準備好的裝有底料的鍋放了上去。
有了開始就順利多了,一邊看著鍋裡的菜一般談論著,論古今,論時政,論文章,論名士……
甚至比平時的詩會詞宴還要熱鬨,今日之事說不定要傳遍洛陽。
等鍋裡的串串熟了,提著串頗有意思的往嘴裡一放。
然後討論聲突然就少了起來。
他們聞著味道就覺得這串串應該彆有滋味,但沒想到居然這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