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票都收集好了,接下來就是介紹信了。這年頭出門必須要有介紹信,不管是買票,還是住旅館,都需要介紹信。
就算到了安樹的老家,為了取信當地政府,也是需要介紹信證明的,不然會被當做間諜抓起來。
安西拿著老人給的戶口本去了縣城的派出所,先給他消除戶籍。
說起來,這也是一件比較奇葩的事。
彆看老人是個守林人,長年待在深山,可他卻是個城鎮戶口。
這事還起源於建國後第一次人口普查。
當時為了加強人口的管理,國家花了大力氣進行人口普查,隻用了半年時間,就給全國上下建立了戶口。
而這半年,正好是從春天到秋天,七個月的時間。
老人一般隻待在山裡,也就每年過年的時候會下一次山,采買物資,所以完全不知道這個消息。
等老人再一次下山,就遇到了買東西需要戶口本,賣東西也需要戶口本的窘境。
他在熱心人員的幫助下,找到了縣城的派出所尋求幫助。
派出所的民警同誌認為是自己的工作失誤,非常熱心的想要幫助老人解決戶口問題。他們走訪了許多村子,但沒有一個村子願意讓老人落戶。
一來,當時正是秋收,老人一落戶,就必須給他分糧食,換了誰都不會樂意啊。
老人要是他們本村的村民還好說,可是一個外來人,還是個老人,卻絕對不受歡迎,自己的糧食都不夠吃呢,哪裡能分給外人。
這樣一來,老人就沒辦法建戶口了,總不能給他單獨立一個單位吧。
於是這事就上報給了縣領導,領導考慮到老人這麼多年當護林人的辛苦,就破格給了他縣城的戶口,歸屬於派出所那條街的街道辦。
因此,老人就這樣成了城裡戶口,而他收養的安樹,自然也是城裡戶口。
戶籍消除之後,派出所給安西換了一個新的戶口本。
安西拿著這個戶口本,去了街道辦,把老人的事一說,還著重強調了老人的遺願,表示他要出門去找尋親生的父母。
無論到哪個年代,孝順的人總是得人喜歡的,所以街道辦的人也沒為難安西,直接開了三個月的介紹信。
安西拿著介紹信,再三表示感謝。
現在介紹信和錢都有了,他需要去采買一些物資,兩手空空的出門不適合這個年代。
要是真這麼做了,安西肯定會成為彆人眼中的另類,畢竟誰的日子都不好過,哪能什麼都買新的,有就不錯了。
而如果安西到了當地才開始購買,絕對會引起彆人的注意,甚至還會有不懷好意的人把他當肥羊。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他最好現在就買好需要的一切,然後帶上火車,打包帶過去。
安西去到縣城唯一一家商場,裡麵的東西還算齊全,而且好玩的是,他們竟然還有‘知青一件套’的套餐包。
安西瞄了一眼,從臉盆到熱水壺,從毛巾到被子,應有儘有。
問了問價格,相比散買,能省不少的錢,隻是一整套下來,也是不小的數目,需要七十多元呢,以及布票工業票及其他的票證共七張。
他原本就知道,這個縣城有幾個大廠,比較繁榮,隻是沒想到老百姓的購買力不容小覷。
就這麼一會兒工夫,那知青一件套就賣出了兩套。
安西翻看了一下裡麵的東西,質量都不錯,雖然有些花紋醜了點,但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色。
安西也不挑,能用就行,而且人家打包的好好的,還特意用一個大袋子裝在了一起,非常適合拎起來就走。
於是,他直接買了這一套,還為自己節省了幾塊錢和幾張票呢。
現在,安西唯一差的就是衣服了,商場也出售衣服,不過款式也就那樣,中山裝,黑白灰三種。
挑選了幾套作為換洗,也就算了。
最後,安西直奔書店,買了不少舊報紙,厚厚一遝,花去了好幾塊錢,比衣服貴多了。
這個不能省,一路上要是沒有可讀的東西,不得無聊死。
而且安西心裡還有一個念想,不知道可不可以通過投稿,賺取一點稿費,好成為他明麵上的經濟來源。
不過,這事,得好好研究一下,不能衝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