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聊天,很快就來到了下河村。
下河村這個名字起源於河流,村前麵有一條比較寬闊的河流經過,這條河按當地的讀法就叫下河,因此村子也起名下河村。
因為村裡人口多,住房建的還蠻密集的,基本上就集中在一塊,都在河的北邊,而南邊就是大塊大塊的農田了。
他們跟著安支書穿過房子中間的土路,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和他打招呼,對於新麵孔的知青,他們會好奇的看兩眼,但也沒放在心上。
反倒是安支書,一路走,一路和人介紹,“這是我那樹侄子,來,樹小子,這位你喊劉爺爺,是村頭那邊那家的。這位你喊李大伯,住村尾。那是王大嬸,那是張嫂子......”
反正一路下來,安西誰也沒記住,不過他知道,那些人肯定把他給記住了。
估計因為之前二堂哥的操作,他們已經了解過了安樹是何人了,現在他又突然冒了出來,瞬間就成為了整個村的談資,比新來的知青還惹人關注。
果然,他們沒走幾步,就有一個老漢帶著一家子人匆匆趕了過來。
“樹小子回來了,堂哥是真的嗎?樹小子在哪呢?”老漢的語氣非常激動,嘴唇都哆嗦得不行。
安家因為人少,本身就十分注重血緣關係,安樹還是他唯一的弟弟的唯一血脈,當初送人,他也是迫不得已,心裡愧對弟弟,現在能回來,自然萬分激動。
安西明白,這大概就是自己的大伯了,他顯然是聽到了風聲趕過來的。
這傳播速度比起那什麼信也不差什麼了。
安西上前一步扶住衝過來的老人,“大伯,我是安樹,我回來看你們了。”
“好好好,太好了。”安大清老淚縱橫,“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你能回來,我也就無憾了。”
“大伯彆這麼說,”安大伯已經這麼老了,安西怕他激動太過,血壓升高,會影響身體,連忙轉移話題,“大伯,你還沒有給我介紹人呢,家裡人我都還不認識。”
安西特意說出家裡人,也是表示,自己雖然被送人收養,但也不怪他們,還是認他們的。
安大伯果然很高興,擦擦眼淚,忙給安西介紹。
安大伯原本有三兒三女,饑荒的時候,死了一兒一女,剩下的就是大兒子安忠,二女兒安杏,三兒子安誠,以及幼女安桃了。
因為男子和女子不是一起排行的,所以安西喊安誠二堂兄,喊安杏大堂姐,而安桃比安樹小,喊妹妹就行。
安忠娶妻劉氏,生了一兒一女,分彆叫安信和安月,安信8歲,是個男孩,安月4歲,還是個小姑娘。
安杏嫁的是本村人,叫李長生,生了兩個兒子,分彆叫李繁和李勝,一個6歲,一個也是4歲。
至於安誠在軍隊還沒有回來,而安桃嫁到了縣裡,現在也不在。
從大伯母起,安西一一打招呼,完了還拿出之前買的桃酥餅招呼小孩子們。
四個孩子都被教的很有禮貌,甜甜的喊著“叔叔,舅舅。”
喊的安西心裡軟了又軟,果然小孩子最招人了,雖然比不上黛玉玨哥兒那麼精致可愛。但他們也都是好孩子,活潑有生氣。
安西和一家人打完招呼,就被簇擁著去了大伯家。
走之前,安大伯還交代,“堂哥,你忙完也來我家吃飯,我們好好嘮嘮,樹小子回來了,我得給他辦一場接風宴。”
“行嘞,你們先去,我送完知青就過去,是得好好接個風。”安大明滿口答應,兩兄弟親近,辦什麼大事都是商量著來的。
安支書要帶著孫秀秀三人去了知青院,安西和他們打了聲招呼,就跟著回了大伯家。
大伯家是一個土坯的院子,房子也是土坯的,相比起其他人家也沒好到那裡去,唯一還不錯的就是屋頂是瓦片的,不會漏水。
院子的麵積很大,打理的很整潔,看的出來,大伯母和大堂嫂都是勤快人。
房子有個四五間,中間的是客廳,左邊兩間,右邊兩間。正屋旁邊有一個小房子,從打開的門可以看到,應該是個廚房。
按照大伯家的人數,應該一直住的緊巴巴的。
安西過來的點已經很晚了,太陽都已經下山了,不過因為是夏天,光線還行。
此時,院子的桌上已經擺上了幾盤菜,一個抄芹菜,一個蘿卜湯,一個韭菜炒雞蛋,還有一個不知道抄的是什麼的野菜。
桌子角上放著一個大木盤,沒有蓋子,安西看了一眼,裡麵是紅薯飯,應該是主食了。
大伯母招呼安西坐,“樹小子你坐,再等下就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