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
“宮鬥劇裡,如果沒有下毒和用藥,就像是做菜不放鹽,感覺缺了點什麼。
但是提到用藥,基本都是寫實和強行添加藥效兩種。”
銀炫的高層聽到“寫實”兩個字就臉色微變。
是的,他們就拍過在用藥上,過於寫實的宮鬥劇。
劇是好劇,製作精良,
選了曆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女性為主角,把她從低微的宮女到一代太後拍了個齊全。
服化道考究,台詞禮儀都考慮到位。
更是請了不少專家學者來為劇情細節斧正。
大概就是斧正過頭了,整部劇叫好不叫座,太“正”了,難以吸引人。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
畢竟叫好也是好。
然而劇中因為對於“毒藥”太過寫實。
反派費了大力氣把毒藥弄進宮來下毒,女主喝了一整杯毒藥,結果僅僅是拉肚子什麼的。
直接讓這部劇成為笑梗。
有無數科普幫忙解釋,這才是真正的曆史。
有毒物品在古代本來就是很難提純和保存的。
自身殺傷力就很有限。
想要不著痕跡的下毒,那勢必量還得減少,因為有毒物品大多味道和氣味都相當有辨識度。
可無論怎麼解釋,依舊擋不住網友們玩梗。
【唉,便秘了,來一杯見血封喉的毒藥,清清腸胃。】
【用祖傳的毒藥,下毒成功,最討厭的那個人死了,就是法醫鑒定對方是喝水太多撐死的,沒成就感。】
【人在古代,得到了傳說中無色無味的毒藥,喝了半斤,有點撐,太醫說,消化不良……】
【有錢的寵妃花重金給新人下毒,新人吃了腹瀉三日,皮膚更好了。沒錢的妃子給新人下巴豆,新人吃了,腹瀉而亡。】
諸如此類的梗……
再加上不少UP主跟風“理討”說銀炫把電視劇拍成了紀錄片,究竟是不是正確。
總之,銀炫的這部劇,沒有虧,口碑也不錯,可麵子上卻不好看。
讓人不太舒坦。
“宮鬥劇中用得最多的,自然是強行添加藥效的那種。例如麝香、紅花。”
宮鬥劇打胎標配。
這些藥物,孕婦大量使用是會有流產的風險。
可你要說碰一下孩子就沒,那就是扯談。
更彆說,一碗下去終身不孕,人還活蹦亂跳,毫無異常。
嗯,如果是真的,那省了多少絕育手術帶來的風險和傷害。
但是這放在電視劇中,卻不重要。
“但是我們這部劇,就不用這麼蕭規曹隨,難得這麼有趣的曆史背景,不用白不用。”
編劇們刷刷刷抬頭。
背景?什麼背景?
“我們這次的宮鬥劇不是截取曆史上的真正曆史來進行改編的。”
《燕帝風雲傳》本來就是啊。
而且還是前半段還是武俠。
是個人都能在天上飛。
內功修行,武功秘籍一個不少。
這些鏡頭在朝堂風雲篇的時候少了點,可元素是一直在的。
“沒聽過神藥編起來,沒聽過的蠱蟲準備起來,武功的各種特殊效果開發起來。”
編劇們立刻心領神會,武功能逼毒,還能催毒啊。
【等等,你們領會什麼了?】
頭一次看這種草創期間的研討的領導們,不太能理解編劇和導演的腦電波交流。
銀炫的某個高層頭微微側了一下,發現自家旗下的一個編劇竟然寫了。
[一門專門打胎的武功。]
雖然立刻劃掉了,但是劃掉的理由是對劇情無用,而不是太過離譜。
高層領導:!!
“我記得《燕帝傳》江湖篇的時候,雲靈聖女為男主解毒後,回了醫聖穀?”
“對,當時是因為飾演雲靈聖女的演員檔期排不開。”
前麵的拍攝進度被耽擱了,演員要走。
導致雲靈聖女這個角色,不得不半路腰斬。
後來《燕帝傳》爆火,成就經典。
她趕著去拍的戲卻默默無聞。
這位雲靈聖女早就腸子都悔青了。
醫聖穀出來的聖女,這種奶媽角色,注定在江湖路上和男主有眾多的互動,數次拯救他於危難之中。
她這是錯過了多少啊。
但是娛樂圈嘛,都要麵子,她隻能笑著說,自己不後悔,那個XXX也是很好的作品,對她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她這二十年,保養得還不錯吧?”
“那是沒問題,當年演雲靈的時候年歲就不大。”
“看來我們一位娘娘有人選了。還是不用擔心的她會拒絕的。”
“你是說……”
“男主已經是皇帝了,他不再是當初江湖上那個初出茅廬的少俠了,這中間區彆可大了。這位雲姑娘有的是機會嫁給她的慕容哥哥。”
醫聖穀是再地位超然也是個江湖門派。
知道穀內的聖女和皇帝有情,打包把雲靈送上門的概率有多少?
如果燕帝對雲靈念念不忘,下旨冊封,這也是有可能的。
醫聖穀遭難,雲靈主動上京求援呢?
雲靈是孤女,如果這時候,生父生母找上門呢?
什麼理由都可以,就是編劇一支筆的事情。
一個精通藥理,能生死人肉白骨的醫聖穀聖女入了後宮。
看著原本屬於她一個人的慕容哥哥,有著那麼多女人,是何感想。
原本逍遙自在,心高氣傲的她,現在每天作為妾室要對著皇後行禮問安,又是何感想?
她精通醫術,宮裡有個什麼問題,第一個懷疑的是她,第一個求的也是她。
她得捏著鼻子救所有情敵,救情敵的孩子,還得被陷害……
“注定黑化的人設啊,女主還是女反?”
“女配也不是不行,醫者仁心最後遭到了如此踐踏,最後傷心斷情,離開皇宮。”
“我覺得黑化更好,燕帝死的……有點早,也有點老相。正好把這個BUG補上。”
男主死的時候,是垂垂老矣的,享年七十有八。
這在古代環境下,絕對是高壽的。
然而,這是武俠元素啊,男主被他們塑造成了先天宗師。
應該是活個一百二都該是很輕鬆的才對。
可是一個強盛的王朝,應該是年老的帝王打好江山,平平穩穩的交到年輕有為的新君手裡,然後了無遺憾的帶著期許離世。
這才是屬於朝堂的HE結局。
燕帝是屢屢奇遇才有了先天宗師的修為。
但是太子不可能有。
《燕帝傳》的編劇和原著作者都不想在結尾的時候,留一個老皇帝熬死了所有皇子,最後國家後繼無人,重新陷入混亂這種引子。
他們想要那種兩任君王,父慈子孝,新舊交接的完美。
在禪讓帝位和死在皇位上,這兩種選擇之中。
大家一致選擇了更加符合燕帝的人設的後者。
他們還特地模糊了後期的一些時間線,不提及燕帝的年齡。
好家夥,沒想到啊,劇成了經典之後,大家不僅僅是拿八倍鏡看劇。
還拿計算器看劇。
什麼事情耗時幾個月幾天都算得清清楚楚。
被扒出來後。
劇組隻能委婉的表示,燕帝是為國事損耗心神過多,才“早死”的。
“我記得當初有個很知名的陰謀論一直堅定燕帝是被毒死的。”
萬益的領導笑著回憶。
觀眾們對一部劇的深入討論,就是他們喜愛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