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陽春三月(1 / 2)

() 二十分鐘後,揉好的麵團在碗內逐漸蓬鬆,介於麥色和白色的麵團更加光滑,幾處小的氣孔也全部閉合,整個麵團渾然一體,不見絲毫棱角。

蘇子放掀開蓋碗,一根手指點上麵團。

室溫不高,指尖貼著麵團的時候還有些涼意,轉瞬就被細膩的觸感所吸引,等他回過神來,觸摸的地方已經開始變得溫熱,用力按下,麵團上出現一個不甚明顯的凹陷,略有回彈。

見狀,蘇子放把整個手掌都貼上去。

蘇子放不知道自己的動作會對麵團造成這麼大的心理陰影,他隻是在一本正經的測試麵團的理化性質,甚至已經心裡給出評價。

一塊普普通通的麵團

色澤:介乎白色與麥色之間

味道:微甜、有輕微麥香

含水量:65%左右

延伸性:適中

粘彈性:較好

蘇子放收回手指,把這個食工專業才會用的判定從認知中刪去。反正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參數都會被總結成四個字:麵餳好了。

麵餳好了意味著可以切麵了。

蘇子放擦乾淨灶台邊上的麵食料理台,抓起一把高筋麵粉撒開,把麵團拍在台麵上,滾幾圈,讓麵團均勻的沾上麵粉。

棗木的擀麵杖厚重穩當,蘇子放拿在手裡也乾勁十足,一推一攤,兩下就擀出了麵餅的雛形。換個方向重複幾遍,麵團瞬間就被擀開成一張扁薄透的麵皮。

蘇子放又抓起一把麵粉撒在麵皮上,細心的用手攤勻,這才將麵皮提起,s型疊在一起。

“鋥”的一聲,一抹寒光閃過,蘇子放手中多了一把中式菜刀,刀身前窄後寬,刀柄已經包漿,看得出是經年的老物件,刀身側麵有一個圓形戳印,隱約看得見裡麵是個繁體“章”字。

蘇子放和彆的廚師不同,他學廚期間如果不是雕花等特殊工序,全靠手中這把老菜刀完成,雖然每次備料都比彆人多了幾道洗刀的工序,但依舊懶得改,切麵自然也是用它。

持刀站定,蘇子放咽下口水,深呼一口氣,左手改掌為扣,四指背靠著刀身,刀起刀落,響起一串綿延不絕的“篤篤”聲,牙簽粗細的麵條在刀右側層疊出現。

“有點多……”蘇子放看著堆在一邊的麵條感慨一句,順手摸出三個保鮮袋把多餘的麵條裝袋打包,裝袋前也沒有忘記再補撒一把麵粉。

裝好麵,剛才煮的水也已沸騰,蘇子放順勢抓起一團麵條放進鍋裡,用一雙長筷子撥散開避免粘連,另起炒鍋準備炸蔥油。

爐頭吐出青紅的火舌,一塊白厚的板油落入,沒幾秒就滋著油花縮成油渣。

蘇子放挑去油渣,把切好的紫皮洋蔥倒入鍋內。

“呲啦”一聲,鐵鏟翻飛,白煙竄出鍋子,洋蔥慢慢鍍上一層金邊。一隻倒入生抽、老抽、鹽、糖的青花大碗早已候在一邊。

小心潑進炸好的蔥油,一瞬間,空氣中彌漫開濃鬱的蔥香,裹挾著動物油脂特有的香氣直撲向蘇子放的鼻腔。

來不及享受太久,煮麵的鍋也開始沸騰,因為麵條細,不用額外濺水就可以出鍋。

蘇子放用笊籬將麵條一次撈出,用係統出品的依雲自來水完成過涼,翻扣進青花大碗,再澆上一勺熱湯,一碗熱氣騰騰的陽春麵就此出鍋。

也顧不得去前廳,蘇子放隨意撐開一條凳子,坐在灶台邊上就開始享用這碗陽春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