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線任務(家鄉味道):請宿主為客人提供一份家鄉味道的魚香肉絲。】*
【許多料理並無固定搭配,隻是因為家的味道濃鬱,所以才難以忘懷。】
蘇子放看完係統的雞湯,默默關閉麵板。
不過好歹也算為任務指明方向,也不好吐槽太多。
“什麼口味的?”蘇子放問道。
“口味?”精瘦男人稍有些猶豫,“有辣椒但是不太辣,就記得有筍乾、胡蘿卜、木耳在裡麵,但是真的有魚香。”
“你是四川人?”男子普通話比較標準,蘇子放換了個問法。
“不是,安徽那邊的,我媽是四川的。”
“哦,我知道了。”
魚香肉絲在川菜裡本身不是什麼複雜菜,原料簡單,裡脊肉和蔬菜絲就可以做,一般的飯店都會提供,隻是味道區彆。
不過這類家常菜本就千人千樣,一般人也隻覺得好吃就好,不會深究為什麼味道還有不同。
賈西貝曾經上課時說過,料理的口味正宗與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比如魚香肉絲,作為一道發源蜀地的川菜,卻在全國各地開花。
除了裡脊肉和木耳絲相對固定,其餘的配菜五花八門,有些地方用玉蘭片,有些地方用萵筍,有些地方用竹筍。
偏甜的,偏辣的,偏鹹的,偏酸的不一而足。
說起來很多人都被這道菜誤導過,以為是魚肉和肉絲做的,結果上來一看,隻有肉絲,魚呢?
廚師就會解釋說:這就是這個名字,吃起來酸甜辣和酸辣魚一個味道,所以叫魚香肉絲。
其實這是由於流傳過程中的失誤導致的
正宗的川味魚香肉絲中有魚的味道,是用了一種叫做泡魚辣椒的特殊調料,所以才形成魚香的風味。
而現在,很多川菜館都嫌麻煩不下這份工夫,隻有蜀地老館子依稀還能找到堅持此類做法的存在。
泡魚辣椒的做法不難,就是費功夫。
新鮮鯽魚用清水加鹽和少量菜油養兩天吐儘泥沙,這個過程又叫清肚。
清肚結束後,把鯽魚衝洗乾淨,混著子彈頭、紅米椒、朝天椒等椒類放在壇中,再加入足量的米酒、甘蔗、白酒一起,加滿四川特有的泡菜水。
蓋上壇蓋,壇沿加滿清水,兩個月後出壇便可佐菜。
辣椒香脆還帶有一股鯽魚的味道,特彆適合做魚香肉絲,泡椒魚、水煮魚片等菜品。
“你家裡是不是有泡椒?裡麵還有一條魚?”蘇子放想到泡魚辣椒,順口問道。
“你怎麼知道?”男子突然變得激動。
“那你想要吃到的魚香肉絲我這邊可能有點難做,因為沒有對應的調料,不過我儘力還原一下吧。”
蘇子放微不可聞的歎口氣,沒有泡魚辣椒,還原一份家鄉味道的魚香肉絲,真的是好難啊。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蘇子放決定用魚湯勾芡嘗試下可行性。
反正傳統做法隻是用辣椒生醃鯽魚,自己用鯽魚吊湯應該有異曲同工之妙。
選了兩隻半斤的鯽魚,剖肚刮鱗收拾乾淨,用鹽跟薑片擦拭先除去腥氣,再倒入白酒顏值數分鐘。
煎鍋多油小火,把魚皮煎到兩麵金黃,轉到砂鍋中,單放幾枚薑片,開始熬製魚湯。
趁這段時間,蘇子放將肉絲和彆的配料全部準備好。
再看鍋內,清水逐漸變得白皙,魚鮮味愈發濃鬱,一鍋魚湯,就要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