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蝦取頭,搗爛,加入水,濾去蝦殼及蝦須渣,放入少許雞蛋和鴨蛋攪拌均勻,上鍋蒸熟後拿出,倒入冷水,蒸好的蝦腦與蛋液就會浮在水麵。撈出來用絹布包裹住輕壓除去水分,就是蝦腐。脫殼的蝦肉放在案板上切成肉泥,加入鹽、花椒、料酒團成丸子或蝦餅,蒸熟後放在蝦腐上。用新鮮的紫蘇葉、甘草、胡椒、醬油調味,再倒上蒸過原湯或者澆上薑汁醋就好了。”
蘇子放看著沈安妍整理好的白話版菜譜心中莫名的感動。
“多好的姑娘,語文成績一定很好吧!”
沈安妍寫了菜譜的製作方法,也有些放心不下,一臉擔憂地看向蘇子放:“蘇帥你要試試麼?”
她本身就做過定製服裝複原工作,深知這種複原的麻煩。而且服裝終究是死物,根據古籍中的描述選擇對應的材料,或絹或麻,再參考博物館中的相似文物,除非太過精巧,如素紗禪衣,否則三五個月也足夠複原一件。
但是料理又有不同,不說材料是否如以前一樣,古人的省略更加簡略,連用量可能都完全不寫,還有莫名其妙的字。
比如眼前這份蝦腐菜譜,如果不是沈安妍此前進行過相關了解,肯定也會被幾個特殊字難倒。
“嗯,這個是薛老出給我的題目,還和我爺爺相關,於情於理都該試一下。更何況我也想看看這份失傳的料理究竟怎麼樣。”
蘇子放堅定地握緊拳頭。
後廚內,一盤鮮活的大蝦在水中遊曳,身旁的盤子裡已經擺好一份蝦腐用量的食材。大蝦去頭尾殼,和蝦仁分成兩堆。
蘇子放展現出一名廚師應該有的細心手法,用蒜臼細心的把每一份蝦殼研磨碎,放入碗內,再加入不同分量的混合蛋液。
“為什麼不用研磨機,那樣不是更快嗎?”沈安妍中間進來過一次,看到蘇子放還用手工製作,問了一句。
“我先儘可能還原古代的製作手法,再根據情況調整工序。”蘇子放笑著回答道。
“嗯,那你忙,我繼續去前麵了。”沈安妍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輕聲自言自語:“都是研磨,還能有什麼區彆不成?”
這種玄學問題蘇子放沒法回答,索性裝作沒聽見,繼續手中的活。
不到十分鐘,蝦粉和蛋液總算全部混合完畢。
看了一眼手中的混合品,他微微歎口氣。
還是時間緊迫,不然調整下蛋液的配比,風味應該會更加好,不至於像現在隻能各用一枚混合後先用。
不過第一次試做,也不能要求太多,先做完發現問題才是。
匆匆在菜譜上批注一句蛋液配比需要調整。
蒸鍋、大火、燒水。
碗裡倒入一部分溫水,這樣可以避免蒸蛋液的時候受熱不均導致裡外生熟不一。
鍋中水沸,蘇子放將裝有蛋液的碗依次擺好,蓋上鍋蓋,又鋪上兩層濕布蓋住鍋蓋,減少蒸汽溢出。
一般蛋液大約需要蒸10分鐘就會形成滑嫩的口感,少蒸則會更加水嫩,多蒸就會更加醇厚。
不過蘇子放不清楚這份菜譜中的蝦腐要的是什麼樣的腐。
水蝦腐?正常蝦腐?還是老蝦腐?
要知道這幾種含水量都不一樣,烹飪時間也不同。
這種時候,蘇子放就懷念起係統的好,起碼錄入的視頻都會有視頻,可以讓自己一看就明白,哪裡至於所有步驟都要分情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