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宋詡的希望(1 / 2)

() 明弘治年間,ht縣,一間待定的院子內傳出一聲驚呼:“父親,您回來了?”

蘇子放看向發聲處。

一個約莫二十多歲的青年恭敬地深揖,順勢下蹲,兩手齊按地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先跪左腿,後跪右腿,頭及地叩首。反複三次,才抬頭看向門口方向。

那裡站著一個神色堅毅的中年儒生,一身青衣,上著一頂四方平定巾。唇須和頷須修理過,顯得格外威嚴。

這應該就是宋詡了吧?

那個青年人大概是他的兒子宋公望了。

“公望,起來吧!幾個月不見,你比我想的更加穩重了。”

宋詡開口證實了蘇子放的猜測。

“全憑父親的教誨。”青年聞言起身,上前攙扶住門口的身影。

“不礙事,咳,我還沒有那麼虛弱。”

話音未落,又是連咳數聲,“咳咳,這次尋訪的距離不多,咳,所以,提前回來了。”

“父親!”蘇公望驚呼出聲。

“路上偶感風寒,咳,你去抓幾副藥來就好。咳咳,我還要將這次,咳,搜尋到的方子記錄下來。”

宋詡揮揮手,示意宋公望不要管自己。

宋公望見到宋詡這樣堅持,到嘴邊的勸慰又硬生生咽回肚裡。

他知道宋詡的性格,既然已經說了出來,就一定不會改變,搖搖頭疾行去找熟悉的郎中開藥。

蘇子放沒有跟上前去。

比起明中期的百姓生活,他現在更關注這位憑借一己之力改變華夏古代飲食史的人。

宋詡看著兒子離開,當下也不耽擱,取下身上的包袱走進書房。

書房內,碩大的書架對的滿滿當當,條案上攤開的全是書籍,蘇子放掃了幾眼,隻認出是養生、種植、畜牧的書籍,裡麵的內容就一點都看不懂。

宋詡坐回桌邊,先細心地在攤開的書籍中夾入光滑的木片,將其全部合上放在一邊。再攤開包袱,取出藏在其中的兩本泛黃的古書。

捧在手裡小心的翻閱著。

“咳!”

“咳咳!”

一時之間,屋內除了翻書聲就是宋詡咳嗽的聲音。

蘇子放沿著書房走了一圈,發現屋內藏書大多是烹飪、釀造、種植、畜牧相關,不由生出敬佩之心。

能在一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沉下心研究農學的人,絕對是真正的心懷天下蒼生。

蘇子放打量書房的時候,宋詡突然動了。

他把手中書放在桌邊,小心地從身後取出一刀宣紙,上麵一摞已經寫滿字跡。

宋詡把寫有字的宣紙放在一邊用鎮紙壓好,開始在最新的紙上謄抄剛才拿出的書本上的內容。

“鯧魚,宜為羹、宜辣烹、宜油煎、宜糟、宜日暴。”

蘇子放看在眼裡,扭頭看向放在一側的宣紙,最上麵赫然寫著《竹嶼山房雜部》。

他不敢想象,一部記載著百餘種飲料製法、四百餘種蔬菜菜譜、近百種粉麵製品的飲食著作居然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的。

宋詡看不到蘇子放的震驚。

他麵前仿佛隻有一本待抄的書和一張抄書的紙,除此之外,彆無他物。

“父親,該吃藥了。”

宋公望推門而入,手中端著一碗褐色的藥湯,聲音很輕,怕打擾到宋詡。然而宋詡卻仿佛沒有聽見一般繼續謄抄翻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