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月餅最早出現的時候還是作為祭拜月神的貢品。
隻不過後來隨著曆史逐漸發展,便漸漸多了一層神話傳說和團圓的象征。
蘇子放還記得自己在查找燒尾宴的時候,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看到的一則記載。
“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蘇子放從小到大吃過的月餅不少,有彆人送的自家做的那種小月餅,還有外麵買的成品月餅,不過最稀奇的還是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的這種。
餅有徑二尺者。
一個月餅直徑二尺?六十六厘米?
這得是什麼餅?
就蘇子放的見識來說,完全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月餅!
不過他將這段話發到食不語的群裡後,謝廣突然發來一句話。
“這個月餅我見過,就是這樣子!”
說著跟上一張圖片。
一個狀如饅頭的大白麵團平放在桌子上,下麵是一塊蒸籠的籠屜布。
通過尺寸對比可以看出這個麵餅真的很大,照片上一雙手貼在上麵也隻有四分之一個大小。
還有一張圖也很快出現,一個普通的五仁月餅擺在那個巨無霸麵餅邊上,大概相當於啤酒瓶蓋對比標準的火鍋。
“這玩意是月餅?”
彆說蘇子放,整個食不語的廚師看著這個月餅都驚呆不知道該說什麼。
“是。”
謝廣簡單一句,又發出一張圖片,這次是橫截麵。
眾人看了一眼後紛紛明明白白為什麼這個麵團叫做月餅而不是饅頭。
切開的麵團上下兩層是白色的,中間有灰綠色、玫紅色、金黃色、橙色組成的五顏六色的夾層,看上去和丹霞地貌一樣,五彩斑斕煞是好看。
“這個是什麼月餅?”
所有人心裡都憋著一股疑問。
謝廣不緊不慢地回答道:“西北月餅。”
說完為眾人詳細介紹起這種月餅的來曆。
“這是流傳於西北地區,尤其是青、甘兩省的月餅,又叫做千層月餅或者土月餅,和彆的地方的月餅都不同,應該也是國內唯一需要蒸的月餅!”
“以前的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可是到了中秋還是要吃月餅。”
“當地的百姓就用發酵後的白麵抹上薑黃、紅曲、苦豆粉、胡麻、油、糖玫瑰等調味品,摞在一起,蒸熟,再放上不一樣的造型麵點點綴。”
“後來慢慢走向兩派。”
“一派是實用派為主,變成了樸素的千層月餅,也就是我發圖片的這種。”
“還有一種則是以造型為主,會在外表做上許多好看的造型,常見的是胡蝶、花朵、祥雲等紋路,因為配色都是選用黃、赤、綠為主,所以有種獨特的敦煌風味,看著就和敦煌舞一樣。”
說話間,謝廣又發了一張照片進群,上麵精細繁複的花紋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些都是麵雕?”
張子丹和趙曉曼作為食材雕刻的初學者,對眼前看到的畫麵有幾分震驚。
讓她們用食材做到這些是沒有問題,可是這些都是蒸熟的麵點。
要知道經過發酵的麵團蒸熟之後會有膨脹和變形,這也是許多網紅教程上的小豬麵包、小熊餅翻車的原因。
而發麵和蒸熟的麵團之間的變形的比例是很難把握的事情,隻有絕對的白案老手才能把握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