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風範(2 / 2)

“好。”殷陶起身目送十一出門,“那我就不送十一哥了。”

十一離開後不久,康熙終於出現在了殿內,一眾大臣和皇子宗親們開始耍寶,殷陶坐在相對偏僻的光影交接之中,想起方才十一的臉色實在有些不對,便轉頭叫鐘原去十一阿哥院子看看。

鐘原機靈,聽了殷陶這話後輕輕應了一聲,貓著腰溜了出去,不一會兒就轉了回來,說是十一阿哥那邊很不大好。

十一一向是個能忍的,若不是實在撐不住了,自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回阿哥所。

殷陶順著鐘原的話問道:“十一哥那邊請的是哪位太醫?

鐘原卻道:“十一阿哥並未請太醫。”

沒有請太醫?

殷陶蹙眉,總覺得這事情有哪裡不太對勁:“走,過去看看。”

等殷陶趕到十一院子之時,十一正滿頭是汗的躺在床上,雙目微合,臉色蒼白。

殷陶當即對著十一身邊的太監發問道:“為何還不請太醫診治?”

那太監見十二阿哥口氣當中有了責備之意,忙跪下來道:“是……是我們主子不叫宣太醫的。我們阿哥說,今天畢竟是大好的日子,不能叫他宣了太醫再添了晦氣。”

“蠢材。”殷陶很少罵人,但這次忍不住罵了出聲。

古代人是迷信了些,大年節裡的確也不大愛宣太醫,可也要分什麼情況。

殷陶也曾經聽五爺說過,十一是從出生之時心臟便有些問題,尋常頭疼腦熱腹痛的,不宣太醫也就罷了,十一若是真有什麼問題,那就是致命的事情。

他好歹是曾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現在人靈魂,彆的事情上隨一隨規矩也就罷了,這種事情必然不能按著這些說法來,總不能為著這種莫須有的“晦氣”而耽誤了十一的命!

聽得殷陶發怒後,十一虛弱地睜開眼:“沒關係的十二弟,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我忍一忍再服點兒幾味丸藥就好了。明兒,明兒一早我就宣太醫。”

殷陶不再管十一說什麼,而是解下令牌交給鐘原:“去請方太醫來。”

十一努力撐了一下,似乎要起身阻止:“不可,十二弟……”

殷陶道:“不過請個太醫而已,我從來不忌諱這些,皇阿瑪若是問起來,隻說是我硬要請來的便是,一切同十一哥無關。”

宴席過了一大半,康熙準備離席回乾清宮歇息之時,才注意到老五、十一和十二都早早離席。

康熙有些摸不著頭腦,叫來太子一問,才知道似乎是十一身體出了事情,十二覺察出不對便叫著老五一並過去了。

十一的身體也是在康熙這裡掛上號了的,康熙深知十一的脾性,知道他是個輕易不會在大宴上提前退席的主兒,想來身子的確很是不適。

康熙決定過去阿哥所看看。

經過一番施針搶救後,十一臉色終於有了好轉,在床上也睡得安穩了些。

方太醫歎了口氣:“十一阿哥此次也是凶險,幸而救治及時,再晚上半日怕是性命堪憂。”

太醫們總喜歡把病情往誇大了說,以顯示自己醫術精到。

五爺顯然深諳此道,對著方太醫不信道:“太醫這話可是真的?”

方太醫十分虔誠地點了點頭:“這次是真的。”

五爺:……

方太醫低頭繼續寫藥方,五爺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殷陶身上。

“十二弟,這次的事情還是多謝你了……”

五爺話音未落,康熙便走了進來,眾人都先停了手上活計,對著康熙行禮問安。

康熙叫了起,將目光鎖定在了殷陶身上:“怎麼回事?十一可好些了?”

殷陶還記得當初對十一的承諾,開口應答道:“十一哥在宴席之上就覺得不大舒坦,告了假先回來。我看他臉色不好,又想起他素來好性兒,最怕麻煩旁人,我便自作主張請了方太醫過來。方太醫已經給十一哥施過針,也開了藥方。方太醫說十一哥並無大礙,想來用完藥便能大好了,皇阿瑪不必憂心。”

康熙又把目光轉向了方太醫,方太醫道十一阿哥此次病症來得急了些,主要還是因著近段時日功課太多時常熬夜,心力交瘁導致,雖然看著凶險,此時已經穩住了,想來是無礙的。

康熙對於醫理也是有研究的,他聽說十一需要施針就知道問題不小,再拿過方太醫的藥方看了看,裡麵幾味藥方都填足了量,再看方太醫一副劫後餘生的表情,就知道十一這病不簡單。

康熙了解這個兒子,知道他不請太醫並非是怕麻煩彆人,而是心思太過細膩,考慮太多,更多的怕是在這個日子請了太醫惹得自己不快。

也幸好十二執意要把太醫請了過來,否則十一明天還不知是怎麼個境況。

十一很聰明,書讀得好,但卻偏偏缺了十二這份懂變更的靈性。

在他眼中,自然還是孩子的性命勝過萬千,不管什麼時候請了太醫都不打緊,宮中雖然有些忌諱這個,但在他這裡都能包容理解。

小十二可真是個敦厚之人,不光執意給十一阿哥請來了太醫,還願意幫著十一把事情扛下來。

記得當初他承襲皇位之時,也是如十二一般,想著善待幾個兄弟,遇事也同十二一般,當即決斷,行事果敢。

說起來,這十二倒是頗有他年輕時候的風範。

康熙看著這個兒子越發的順眼起來,他對著殷陶溫和地笑了笑,道:“你也累了一天了,早些回去休息罷。前兒迪化進了不少東西過來,裡頭有一對羊脂帶翠雙獸佩不錯,朕看著倒是跟你身上這套衣裳很是相配。梁九功,去開庫房取了那玉佩給十二阿哥送去。”

看著康熙讚許的眼神,殷陶就知道他的確聰明,大抵已經將事情猜了個大概。

如此說來,康熙必當不會因著他們宣召太醫而心中忌諱不快。

不得不說,康熙作為千古一帝,還是個極為通透明理之人。

殷陶也誠心對著康熙道謝:“兒臣謝皇阿瑪恩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