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屋子人的注視當中,殷陶朗聲開口。
“十一哥前幾日便去上書房了,可見身子已無大礙。他心中一向最是仰慕皇阿瑪的,隻恨自己身子骨不好,不能跟隨侍駕。”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十一仰慕康熙這話,從旁人口中說出來更容易叫人相信。
殷陶這話首先點出了十一已經過來上書房上課,情緒也無大礙,是對康熙問題地正麵回答,後麵幾句算是對問題的有效拓展。
“但好在十一哥聰明,知道人各有長,凡事不能強求,聽說皇阿瑪準備修訂《律呂正義》,這幾日正在音律和文字上下功夫,希望將來能為皇阿瑪分憂一二。”
殷陶這話倒也不是假的,十一也是前幾天便意識到了自己身體素質和諸位兄弟有很大差距,打算往三爺的那個方向發展了。
隻不過三爺騎射也是一等一的,隻是因為看康熙更重視文治,這才一心向文,十一卻是沒得選。
康熙聽了這話後笑著打趣道:“十一是個好孩子,素日裡最是勤奮好學的。朕看你和他關係雖好,卻不見你怎麼向他看齊,你但凡能有他一半的勤學上進,朕也就不用為你操心了。”
殷陶:……
您還擔心過我嗎?沒看出來啊!
但話不能這麼說,殷陶隻得稍稍低了低頭作不好意思狀:“都是兒臣的不是,叫皇阿瑪操心了。”
宜妃放鬆地將後背又靠在了椅子上,五爺心中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九爺有些詫異地看著殷陶的臉,都是兩個眼睛一張嘴,為什麼十二的嘴就能如此伶俐?每每都能把皇阿瑪哄得高興。
他家五哥見了皇阿瑪一向是慫,若是十二能把自己的口才分一半給五哥,五哥也不至於見了皇阿瑪次次都舌頭打結了。
關心完第二代又輪到了第三代,康熙轉頭又跟惠妃問起了直郡王家小阿哥的事情,氣氛轉而又輕鬆了起來。
殷陶鬆了口氣。
謝天謝地,又過了一關。
==
給太後請安過後,宜妃便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方才十二阿哥在康熙麵前很是向著十一說話,還叫十一得了康熙“勤奮好學”的評語。
說起來,即便平常在阿哥所裡,十二也對十一照顧有加,若是康熙賜宴那晚十二沒有執意宣太醫過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可見十二也是真拿十一當兄弟的。
想到這裡,宜妃對殷陶的感激之情又多了幾分,她想了想,對著身邊大宮女春熙吩咐道:“十二阿哥眼下也已經十四了,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想當年皇上像十二阿哥這麼大的時候,連孩子都有了。行宮之中的宮女一向充盈,你給十二阿哥挑兩個容色好一些的送去吧,也省得小阿哥們不上書房常日裡寂寞。”
也算是感謝十二這幾次對十一仗義相幫的情誼了。
春喜對著宜妃稱是道:“娘娘仁善。這行宮裡頭的宮女多年不見天顏,若是一朝得了十二阿哥喜歡,還能跟著回京中享福,可不是要對娘娘感恩戴德麼!”
將來必當對宜主子死心塌地,願意幫她們娘娘傳遞消息也未可知。
宜妃笑了笑:“就你嘴甜,行了,先彆廢話了,快去安排吧。”
不遠處的衍慶宮內,宜妃的人剛剛挑走了宮女,佟佳氏便得了報信。
原本正懶散歪在貴妃榻上看話本兒的佟貴妃,聽了這話立時便直起了身子來,冷哼一聲,道:“郭絡羅氏倒是個慣會討巧的。”
給十阿哥和十二阿哥安排宮女之事,皇上當初明明是交待給了她做的,後來她叫萬琉哈氏過去說了這一節,叫她回去問問十二阿哥。
後來萬琉哈氏給她回話,道是感謝娘娘替十二阿哥操心,十二阿哥說自己年紀還小,暫時還不需要,想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功課之上。
佟佳氏覺得這話倒也說得不無道理,十二阿哥是臘月裡頭的生日,年紀還能往小裡再數一歲,再等等也是無妨的。
如今在行宮之中沒那麼多規矩,宜妃膽子也大了,知道皇上喜歡十二,就這樣子趕前趕後的給十二阿哥張羅,就是為了博得皇上關注。
佟貴妃沉下臉來,也叫自己身邊的姑姑去挑了兩個容色姣好的宮女,即刻給十二阿哥送了過去,不想在皇上麵前再賺什麼埋怨。
給太後請過安後,康熙便帶著一眾皇子出了行宮,一路向北,前赴昭陵拜謁。
出門之時,大家都很嚴肅,殷陶倒也沒覺察出什麼來。
等到從昭陵歸來之時,大家便放鬆了下來,就連康熙在途中也下了車子,陪諸位皇子騎了好一段時間的馬,還順便打趣了十三等人幾句……
也是在此時,殷陶敏感地覺察出了大哥直郡王的不同。
直郡王近段時間沉默得厲害,即便被康熙點名說話也一直沒什麼精神氣兒,跟之前那個意氣風發的自信皇長子判若兩人。
殷陶估計,康熙將四爺和八爺留在京中協助太子監國一事。對直郡王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直郡王雖說不想同太子共事,但他絕對會想也過一把監國的癮。
但是直郡王也不想想,他和太子都已經勢同水火了,之前索額圖和明珠也在朝上爭了那麼多年,皇上絕無可能會把他留在京中輔佐太子。
輔佐太子之人,第一要務就是要對太子信服,直郡王很明顯從生下來就沒這個基因。
他和太子兩人不合,吵架叫人看笑話還是小事,若是誤了正事,造成的影響可就不是能用一個“壞”字形容的了。
殷陶從本心裡還是能理解康熙的。
讓殷陶再想不到的是,他不過陪著康熙出門謁陵了一趟。回來之後就發現屋子裡竟然多了兩個美人。
殷陶拿疑惑的目光看向一直留在行宮的鐘原,鐘原連忙解釋道:“這兩位姑娘是宜妃娘娘安排送來……送來……給阿哥消遣的。”
殷陶被“消遣”這個詞給囧了一下。
難道這就是宜妃的謝禮嗎?
他如今這年齡,擱現代社會才不過初中生的年紀,對於這兩個美人有些接受無能。
說起來,額娘也曾經說過,佟貴妃原打算給他安排“通人事”的宮女,當時被他一口拒絕後,額娘就沒再提起這茬兒。
誰知鐘原話音未落,又有佟貴妃身邊姑姑帶了兩個美人過來,也說是伺候十二阿哥之人。
“嬤嬤先帶她們下去吧。”
出趟門令他頭疼之事實在太多了,殷陶揮了揮手,幾個宮女便被帶了下去。
十三倚著門,笑得肚子都疼了。
殷陶黑著臉,往十三胸膛上給了一拳:“這有什麼好笑的?你就比我小一歲,明年這時候就輪到你了。”
十三笑夠了,終於舍得從那門上站了起來:“看這妝容打扮,像是行宮裡頭的宮女,想來都是願意留在十二哥身邊的。十二哥打算怎麼處理這幾個美人兒呢?”
殷陶最終還是打算求助官方機構:“聽說內務府裡的徐姑姑也跟著出來了,我打算叫蕭玉把她們給徐姑姑領回去另尋差事。”
十三讚同道:“十二哥這話不錯。這幾個宮女畢竟是兩位母妃賞下來的,又是行宮出來的人,萬一存了旁的心思,私下裡對外傳遞消息更是不好。”
正說著,蕭玉帶著兩封信走了進來:“這是京裡頭四貝勒給兩位阿哥的信,因著十三阿哥也在我們阿哥這兒,秦飛便將您的信也送了過來。”
殷陶稍稍驚訝了一下。
沒想到留京協助太子監國的四哥還蠻閒的,這才幾天功夫便寫信過來了。
殷陶近來對四爺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觀。四爺雖然看上去嚴肅了些,實則外冷內熱,對幾個交好的弟弟極為真誠愛護,交往起來總讓人心裡暖融融的。
四爺的信裡,跟他兩個說了很多出門在外的禁忌和規矩,這些大抵都是相同的。隻不過在給殷陶的信上寫了要好好學習,不能因著在外便放鬆了功課;而給十三的信則是寫著,難得跟著皇阿瑪出門一趟,可以多放鬆一下,不要太過用功,叫自己太過勞累更容易事倍功半。
十三忍不住拿著信紙又笑了起來。
殷陶:……
感覺今天實在有些流年不利。
殷陶還惦記著上街去看看盛京的風土人情,便約著十三第二天一起去街上遊玩。
十三開始有些猶豫:“咱們剛到行宮第二天就出門去逛街?會不會給皇阿瑪留下貪玩的印象?”
殷陶倒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從前在家時候,殷媽媽從不認為他會在屋子裡自主學習,有一次出門回來,看到兒子在書房翻看專業書驚訝到不行,覺得這事兒挺不可思議。
大抵家長們總覺得自己孩子是貪玩的。
“反正就算我們安生待在屋子裡,皇阿瑪也不會覺得咱們在用功念書,倒不如出去鬆快鬆快。”
十三就這麼被殷陶說服了。
次日,殷陶和十三換好了衣裳準備出門之時,正巧碰上了四公主和五公主給太後請安歸來。
四公主是貴人郭絡羅氏所出,跟殷陶等人素日裡接觸不多,五公主是德妃烏雅氏所出,跟十三素來相熟,笑著叫住十三問道:“一大清晨就要出門,你兩個這是要去哪裡?”
十三答道:“正準備同十二哥一起去街上逛逛。”
兩個公主齊齊露出了羨慕的眼神。
雖然行宮不比宮裡,規矩更鬆一些,但作為未婚女子,去外頭拋頭露麵終歸不便。從前時候滿人是沒這麼多規矩的,隻不過漢人在程朱理學被推崇後對女子要求甚為苛刻,滿族姑娘也漸漸被這思想給同化了。
皇阿瑪讓她們隨駕盛京是恩典,兩位公主都不想惹出什麼麻煩,雖然也想出去逛逛,但也隻是想想而已,誰也沒真正邁出那一步去。
殷陶隻覺得這個時代的女子甚是可憐,即便身為天家公主,也是礙著禮數不能隨意出門,難逃被賜婚的命運。
殷陶想了想,道:“四姐姐同五姐姐雖是公主,但依然過得不比咱們自在,不如咱們出門也給兩位姐姐帶些東西回來吧,也叫她們看看盛京市集上的東西。”
聽了殷陶這話,十三也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妹妹,相比這兩位公主,他那兩個妹妹更是可憐,自小就沒有出過宮門一步。
“十二哥這話不錯,是該給姊妹們也帶些東西回來。”
兩人出門上街逛了不多久功夫,便在盛京最繁華的一座酒樓前遇上了七爺、九爺和十爺一行。
殷陶隻覺得奇怪,他們三個怎麼處在一起了?七爺看著和九爺、十爺明顯是不搭的。
殷陶看向七爺的同時,七爺也注意到了這個弟弟,看見殷陶便像看到救星一般大步迎了上來,邊走邊對著九爺十爺擺手道:“我陪十二弟他們走一走,你倆也請自便罷。”
七爺原也是在行宮裡閒得無聊,吩咐貼身太監帶上銀錢出來逛逛,誰想卻被一旁正要出門的九爺、十爺聽到。
九爺打起招呼來還是一如既往的吊兒郎當:“七哥,要出門逛逛?走,一起啊。”
七爺跟這兩個沒話說,但他一向是老好人的性格,直接拒絕了九爺怕對方麵子不好看,隻得跟著九爺十爺兩人一起出來了。
一路之上,他跟著兩個弟弟越走越尷尬,因為有他在,九爺和十爺也不能敞開了隨意聊天,氣氛也開始有些詭異。
十爺給了九爺一個無奈的眼神,九爺心中後悔不迭。他不過就是隨口招呼了對方一聲,原想著七爺會一口回絕,他再調侃上七爺幾句也就是了,誰知七哥這麼實在,當即便一口應了下來。
正在七爺要編話離開之時,便遇上十二和十三。
十二和十三性格都是極為溫和厚道的,同這兩個弟弟一處逛街絕對要比和九爺、十爺逛街強出一座山去。
殷陶和十三都是第一次跟著康熙出門,但七爺卻是跟著康熙出門慣了的,尤其因著他腿腳不好的緣故,他的騎術反而比其他兄弟更好一些,跟著康熙東巡北上也從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