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過分熱情的五爺,殷陶有些哭笑不得:“不勞五哥破費,你那些好東西還是留著叫新嫂嫂歸置了擺在府裡罷。”
幾位阿哥先後都搬了出去,接下來就是一波溫鍋宴輸出。
已經出宮建府的阿哥自然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宴席,而留在宮中讀書的小阿哥則不然,故而三爺、四爺等人的溫鍋宴,是要跟康熙請旨之後才能帶殷陶等人出去。
讓殷陶驚訝的是,他在哥哥們當中的人緣竟然混得不錯。
三爺、四爺和五爺都替他請旨參加自己府中的溫鍋宴不說,就連八爺也請了旨帶他。
相比之下,其他幾個兄弟便沒有這般頻繁的出宮了。九爺和十爺隻去了八爺府的溫鍋宴,十三隻去了四爺的,十四去了四爺和八爺的,十一隻去了五爺的。
不過這樣也不錯,結黨什麼的主要還是三五個人自成一黨,而殷陶則是跟每個兄弟都交好,隻能說是性格招人喜歡,反而沒了結黨之嫌。
這事兒雖說不是什麼大事,但也算一件趣事。不光十一、十三曾經拿這事兒調侃過殷陶,就連康熙那天在寧壽宮裡遇上也打趣他:“你這人緣倒是好,幾個哥哥都看好你,日後可要更加勤勉些才是,總不好叫你幾個兄長都走了眼,落個不是。”
康熙嘴上打趣著殷陶,心裡想的卻是自己。
想當年,他年幼之時,皇祖母喜歡他,皇阿瑪喜歡他,幾個兄長也很喜歡他,小十二這份找人稀罕的性子果然還是隨了他。
殷陶總覺得進來康熙看自己的眼光有些不大對頭,具體是哪裡他也說不上來,似乎是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感。
殷陶突然有些搞不懂康熙的腦回路了。
幾個皇子一拖再拖的爵位也終於在康熙三十八年得以落實了下來。
大哥封了直郡王,三爺封了誠郡王,而四爺則同五爺、七爺、八爺一般,都隻封了一個貝勒。
如果說當初掌旗之事四爺還能安慰是自己多想了,自己本就不擅長弓馬,想來皇阿瑪日後會在旁的地方多用自己一些。
但經過這次的封爵的事情明晃晃的打臉後,四爺再也無法自己說服自己。
他和三爺是同一年成的婚,平日裡也都曾按著皇阿瑪的吩咐支持太子,也多少參辦了些差事,可如今忙活了這麼一場,三爺撈了個郡王,自己卻隻是個貝勒。
雖然四爺很不願承認這個事實,但事實已經擺在了眼前,自己在皇阿瑪心中的確連三爺都不如!
一直在宮中念書且年紀最小的八爺也封了個貝勒,聽說了這事的十三表示很羨慕,私下裡跟殷陶感歎,不知道咱們將來出宮建府會是什麼樣子,能不能也跟八爺似的,一下子就撈個貝勒。
殷陶想起日後十三的境況,有些唏噓。
十三在一廢太子之時得罪了康熙,從那以後就失寵於君王,直到康熙駕崩之前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但好在上位的人是四哥,便叫十三越過貝勒、郡王直接做了怡親王,倒也算是一步到位。
十三失寵的原因曆史上並未明說,主流觀點認為是在廢太子的過程當中言行不當導致皇父震怒,繼而失寵於前,這叫殷陶想要提醒十三都不知道如何說起,總不能拘著他不叫接觸太子,且無法解釋緣由。
殷陶真誠道:“十三弟最終還是會心想事成的。”
鐘粹宮。
阿哥出宮建府後就算是成年皇子了,平日裡也要避嫌,不好時時來後宮給額娘請安。
三爺今兒是換了朝服過來謝恩的,順便過來鐘粹宮中看看榮妃。
榮妃看著意氣風發的兒子,心裡頭是說不出的驕傲與欣喜。但想到兒子出宮後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身邊也沒個兄弟幫襯,心裡頭不免又多了一層擔憂。
“知道你得皇上喜愛,也得太子信任,一出宮就封了郡王,額娘心裡頭高興。隻是除了太子外,額娘見你沒跟哪個兄弟走得多近。如今你身邊連個幫襯的人也沒有,難免落單了些。額娘一想起這事,心裡頭就總是有些擔心。”
三爺明白了榮妃的意思。
的確,不管是直郡王還是老四,都有下頭弟弟願意跟隨,太子不需要這些,是因為他是皇阿瑪心尖兒上的太子,什麼都不用說不用做,這天下也是他的。
“那額娘的意思是?”
榮妃道:“額娘看著十二阿哥倒是個好的。她的生母萬貴人一直住在我宮中,我待她也算不薄,從未有過什麼刻薄刁難。隻是萬貴人出身不好,不敢想這些事情,當日額娘曾經暗示過她,可她沒能聽懂,額娘怕嚇著了她反而壞事,便也沒同她明說什麼。依著我說,不如你自己從十二身上下手成了此事,也好多一份助力。”
三爺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