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閣老嫡幼孫周明嘉成婚一事, 不知令京城裡多少閨秀千金心碎,也羨慕那位寄住在周家多年的表小姐, 不乏嫉妒之意, 若非占了這份情誼, 哪裡能有這般好婚事落到她身上。
成婚當日,楊氏身為周明嘉的親生母親, 也解了禁, 有福享新人的跪拜敬茶。得知二弟媳吳氏儘心操辦薇兒和明嘉的婚事, 對吳氏也難得有了兩分好印象, 也自驕於所生幼子明嘉在周府的地位,得一府之主周閣老的重視, 管家權也就在吳氏那放兩天, 明嘉都成婚了,老夫人自然會發話把管家權給她。
吳氏見座上楊氏眼底流露出來的得意自矜,私下不免抽了抽嘴角, 她這位大嫂被關了近半個月,出來後腦子依舊沒多少長進。
吳氏雖不大喜歡她這大嫂, 但過去對大房也就偶爾泛酸意, 周明嘉這婚事過後,那點酸意也徹底沒了。
換句話說,看見大房錯過了最好的機遇,連同情都來不及, 又怎麼還會羨慕妒忌呢。
她可是聽夫君說了, 明禮那孩子在外頭好好做著官, 結果受他這愚鈍娘親的拖累,三年的功績都等同於白乾了。周綿還唏噓著,父親都早就把周家嫡長孫回京後入朝為官的路給鋪好了,現在是心血化為一空。
吳氏聽後也覺得這兩孩子都是真倒黴,她也再不強逼著兒子向明嘉明禮學習,出入頭地了,與其這樣做,還不如她這做母親的安安分分,能不給兒子添麻煩拉後腿就好了,不比什麼強。
二房的明恪和明守這段時間還奇怪著母親怎麼沒有天天耳提麵命,催促著他們學習禁止他們出去玩了。
大房的庶出小姐們見到這隆重的成婚之禮,一雙雙眼裡不禁生出豔羨之意,楊家表小姐雖家道中落父母雙亡,卻有大夫人為她操勞婚事,連嫁妝都是大夫人出的,她們雖說是周家正經小姐,但不得嫡母喜歡,日後未必嫁的比楊姑娘好,嫁妝比她多。
周家的嫡長孫又是周明嘉的兄長,周明禮,因尚在寧州無法回來見幼弟成親,夫婦二人隻來得及備了重禮送回周家。
周閣老在朝多年,故交門人不少,哪怕是隻有麵子情的兩位閣老也遣人送了賀喜之禮,但卻未親至,他們是朝堂之上最精的老狐狸,哪裡看不出這些日子來,陛下對周家冷了態度。
當初周家嫡長孫周明禮成婚時,陛下雖初登基,政務繁忙,卻還親手寫了副百年好合的字送與周家,親近體貼之意可見。這回,陛下連問都未問起,多的是見風使舵的人,隻送了禮來而未參加婚宴。
周閣老一臉淡然,好似什麼都不在意。
三房的人卻彆有心思,大房二房皆是嫡出,三房卻是庶出,在周府三支中地位最低容易被忽視,但卻也最重利,那事雖說周閣老下了禁口令不許再有人提起,但越是不能說出去的話,藏在心裡就越撓心撓肺。
何況一月前,洛河公主於清緣觀修道祈福,陛下大肆封賞祭天,何等盛大隆重。送到參山的儀仗珍寶用物,豈是這區區幾十車紅妝能比的。
這還是因為趙縉和皇後知曉,趙歆打算在清緣觀至少待三年,既是難再見,又是舍不得她在那裡清苦,且清緣觀遠離京城,也不用擔心寵愛賞賜過重引來非議和旁人的覬覦,更不可能出現令洛河架在火上烤的場麵。
趙縉和皇後索性給洛河做了個大場麵,坐實了她乃當今最受寵的皇妹,洛河公主之實。
滿京城都被那幾日絡繹不絕送去的東西給震驚到了,幾乎是傾皇宮之資,為洛河公主重修了一個金造的清緣觀。
雖然隨著時日流逝,京城的百姓和勳貴也都漸漸淡忘了,但周家不少人卻是滋味莫名,周氏一族幾代,枝繁葉茂家大業大,族人也不少,像三房這種的更多,在見過了皇家的富貴榮華後,對楊思薇更加看不上,背後多有怨恨,認為是楊思薇令他們享受不到這些榮耀。
如果周明嘉娶的是公主,他們身為同族哪怕出去頂著公主的名頭都能橫幾分。
連帶著族內那些婦人也不喜楊思薇,她們在意的是公主下嫁能抬高周家的門第,以後哪怕女兒出嫁,都能往更高的去挑,嫁得更好的。
這些卻全被周楊氏和楊思薇給毀了。
周楊氏到底過去是周府的當家夫人,長子媳婦,不敢輕易得罪,但楊思薇,娘家無力,又是新嫁的媳婦。饒是她夫君周明嘉再出眾,在內宅中光是閒言碎語就足夠她受不了了。
當然,他們也不敢拿那事出來說,畢竟閣老都是下了嚴令的。但無論是挑剔楊思薇弱質纖纖,克父克母,家世拿不出手,不堪為大家婦,又哪裡配得上周明嘉,就多的是說的去了。
時間一久,周府裡下人群中還傳出了楊思薇小氣刻薄的流言來,這說的半真半假,有人在暗中推動著。楊思薇是不怎麼會管理下人,以往都是有姑母為她做主的,歎了口氣或是落了滴淚,都有周夫人為她處置了不儘心的下人。
這回楊氏也同樣為這個流言發過脾氣,還特地去找了當家的二房夫人吳氏,明裡暗裡指責她治家不嚴。吳氏冷笑連連,楊思薇和周明嘉都已經成了婚,她還需要管他們什麼,楊思薇是楊氏的兒媳婦,又不是她的,憑什麼她要費心去幫楊思薇維護好名聲。
過去老爺老夫人默認護著,是因為楊思薇是客人,寄居的表小姐,周閣老在意府中上下的名聲,不想彆人說周家欺淩弱女。可現在楊思薇是周明嘉的妻子,周府的孫媳婦,傳出這樣的壞名聲一半是她自己沒本事壓著下人,縱著他們傳出這些來。
她一個做長輩的可不想為個侄媳婦弄臟了自己的手,吳氏冷笑道。
吳氏對大嫂楊氏還有楊思薇沒有好臉色,還得說到楊思薇嫁進來才不到幾天,楊氏就來要管家權,老夫人沒給她,她就提起說讓楊思薇來當家,掌管中饋。
楊氏還特彆理直氣壯,她丈夫本就是嫡長子,周閣老百年之後,至少六成的家產都歸他們大房,大房當家也名正言順,她是因為之前的事受罰,明禮的妻子又陪他在寧州,可薇兒也是大房的媳婦,比吳氏更有理由當周府的家,到時候有她在旁邊,薇兒也出不了什麼差錯。
她想的是好,這事有周老夫人在,當然成不了,但吳氏卻恨上了楊氏和楊思薇,所以彆指望她會幫她們這對姑侄。
楊氏在吳氏這裡受了氣,回去雖說自己幫著處置了一些下人,但彆的院裡的下人她卻管不了。
楊思薇本就敏感多思,又因為家道中落,尤為在意彆人眼光,也一直覺得彆人瞧不起她。
周家對她再好也不過是施舍,除了姨母會真心為她打算,表哥又那般好,其他人誰不是在背地裡可憐她。
但周家的好日子過慣了,她一點也不想離開,也再也找不到比表哥更好的夫君了,她不是周家的正經小姐,哪怕是大房的庶女,頂著周家的名頭,也能嫁的很好。
而她隻是一個孤女。
所以哪怕是對上公主,利用了姑母,她也要把這門好婚事死死抓在手裡。
可就算成了周家的二少夫人,楊思薇也沒有從過去表小姐的身份轉換過來,聽著彆人的閒言碎語,又覺得自己反駁不能,心裡難受的不得了。
周明嘉參加完詩會回來,就見到廂房裡哭哭啼啼的妻子,旁邊她自幼帶著的侍女燕兒添油加醋地說了白日裡三房太太又來說的話,期盼著姑爺能去教訓三房的人。
周明嘉心中無奈地歎了口氣,他若真跑過去替妻子出氣,明天就能傳出他和薇兒不敬長輩,不知孝悌,薇兒也會被祖父祖母認為是不識大體,刁鑽胡鬨。
但到底是自幼青梅竹馬的表妹,周明嘉在床邊坐下,安撫妻子道,“彆人的口任他們說去,便是陛下,也封不了天下人的口,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他年少成名以來,周圍也少不了彆人的嫉妒閒言,說他若非是出身周家,周閣老嫡孫,哪能如此順風順水,揚名京城。
若他事事在乎這些言論,與那些小人計較,又哪來的時間學習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