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蓮說:“這還可以,晴天你可要回學校好好學習了。”
聽到這個問題,宋晴天心“咯噔”一下,不知如何對媽媽說自己被開除的事情。
宋西風說:“晴天和我一樣,都已經請了長假,暫時不考慮上學的事情,等過一陣子再說。”
楊秀蓮其實不願意女兒天天在家裡做生意,耽誤了學業,聽到宋西風說已經請了長假,也沒其他辦法。
“晴天,你抽空也得溫習溫習功課。”
楊秀蓮囑咐完覺得不對,女兒把大家都安排好了事情,她又不去上學,那她想做什麼?又同時幫忙收泥鰍和賣涼粉嗎?
其實,宋晴天下午已經想好了要做什麼。
容易被模仿的東西做起來不穩定性因素太大了,比如賣涼粉,季節,天氣,溫度眾多因素都影響,生意好了還有很多人跟風。
隻有去做一樣大家都模仿不來,甚至是新東西,這樣隻做獨一份的生意,那穩定性和持續性就加強了。
眼下自己的環境在農村,宋晴天就優先考慮和農副產品和糧食深加工的項目來。
前世中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食品有什麼呢?
宋晴天讀取著腦子存於不太多的前世信息。
有兩樣東西進入到宋晴天的選擇範圍內。
一是小餅乾,她記得前世鎮上賣過一個小餅乾,好像叫小熊餅乾,2毛錢一袋,餅乾製作成小熊的樣子,又好看又好吃,曾經風靡整個零食圈。
餅乾製作需要烤箱,磨具成型機,這些機器設備眼下根本沒有。
二是方便麵,方便麵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據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發明的。這個發明可惜未獲專利,方便麵的大規模生產被外國人搶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982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就是後來的上海冠生園和北京方便麵從國外引進方便麵生產流水線,方便麵從此在華夏國打開了市場,並一舉稱為方便麵產業的巨頭。
三川鎮產小麥,麵粉是製作方便麵的主要材料,方便麵的加工又不需要機器設備,手工製作也能完成,麵餅脆,調配好調料包,基本上就成了。
現在還是1982年的年初,國內還沒有引進先進的設備,年產的方便麵數量較少,不能滿足華夏國大城市市場的需求,更彆說縣城,鄉鎮,很多人聽都沒有聽說過。
方便麵銷售不受任何氣候,地域等條件的限製,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是深得民心的快餐食品。
此時做這個,正好可趕上潮流。
涼粉攤位前麵的人流很大,順帶在旁邊賣方便麵,更是一舉兩得,互不影響。
幸好,宋晴前世在網上看過姓伊的廚子做方便麵的過程,說乾就乾。
宋晴天讓媽媽,三叔和江曉燕在屋裡等著,就獨自一人去了灶房。
先在麵粉裡麵放了油和雞蛋,加了水調和成麵團,揉細膩之後,擀成薄片,然後切成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
第一次做,技術不嫻熟,麵皮擀的也厚薄不均勻,切絲技術差了點,油溫掌控的也不是太好,不過看起來似乎有點方便麵的樣子。
楊秀蓮和江曉燕看到宋晴天在灶房折騰半夜,端出來一碗黃橙橙的炸麵條,心想這妮子真能搗鼓,把麵條炸了吃。
楊秀蓮和江曉燕嘗了一口,嗯嗯,挺好吃啊,入口脆脆的,咀嚼起來焦香焦香的。
江曉燕問:“晴天,真好吃,這是什麼吃法,我可是第一次見。”
宋晴天記得前世中,方便麵一開始也叫乾脆麵,把麵塊揉碎了,撒上調料以後,抓起來放到嘴裡,那味道真的特彆美妙。
“你先等下。”
宋晴天想到這裡,說了一句端著碗去了灶房,把炸出來的麵條捏碎,均勻的撒上細鹽和少量的花椒麵辣椒粉,再次讓江曉燕品嘗。
江曉燕捏了一捏填進嘴裡,一邊咀嚼一邊稱讚,“比剛剛更好吃了,更香了,晴天你現在可以告訴我這種炸麵條叫是什麼名字了嗎?”
“乾脆麵!”宋晴天得意的笑著,“晴天乾脆麵。”
江曉燕對楊秀蓮說:“嬸子,這是你教晴天做的吧,真好吃,以後也教教我。”
“我可從來沒做過,也不會做。”
楊秀蓮搖著頭,心裡還在疑惑,晴天這妮子從哪裡學來的這種吃法。
宋晴天說:“我們涼粉生意旁邊擺攤賣乾脆麵,晴天乾脆麵,搭配蓮花涼粉,也不影響涼粉生意,還多賺錢,我就先負責賣乾脆麵”
江曉燕拍手叫好,楊秀蓮也點點頭。
這乾脆麵這麼好吃,肯定好賣,宋西風也非常讚同宋晴天。
趁著夜色,三人一起開始做起來乾脆麵,足足做了10斤,然後配好調料。
宋西風則在一旁用草紙漿糊做紙袋子,用來做明天的乾脆麵包裝,沒做一個,還按照宋晴天的要求,在紙袋子上麵寫上“晴天乾脆麵”的字樣。
宋晴天算了成本,麵粉當時6毛錢一斤,食用油1塊3毛錢,雞蛋5分錢一個。
做一斤乾脆麵要放進去2個雞蛋,炸一斤乾脆麵需要食用油2兩。
算下來,一斤乾脆麵成本是9毛6分錢,加上調料和手工算下來頂1塊2毛錢。
宋晴天把價格定在2塊5毛錢一斤,畢竟是新型食品,人們就是圖個新鮮,價格必須定高一點。
好一點是,乾脆麵都是按兩賣的,1兩2毛5,也不是太貴,一碗胡辣湯還要3毛錢呢。
後來想想,2毛5和二百五有些相似,就乾脆定價2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