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這不來兩張(1 / 2)

化宋 九州月下 5370 字 3個月前

西夏,九月,興慶府。

做為西夏國都,這裡經過兩年的金人之亂後,已經凋零殘破不堪。

張克戩到這裡時,都找不到幾處好些的房屋,好在興慶府這裡衣食無著的貧民甚多,可以用重建興慶府由頭,把這些貧民收攏,以工代賑。

同時,張克戩還邀請了西夏各地的部落首領前來商議諸如劃分牧場、府州等大事,如果首領不願意來,也可以派個能說話的代表前來商議。

另外,他還讓人帶兵平定因為這次大亂而四處掠劫的流寇,彆的不說,賀蘭山一帶的流寇大部份都是以前西夏的士卒,在巨大壓力下,大多散去,或者投降,或者遷徙,或者被收編。

至於更偏遠的,如西涼府、柔狼山等深山老林裡流寇,就暫時無能為力了。

十月時,西夏各地的部落首領大多按時前來,有些膽小的,也派來了能說話人物,張克戩按大宋皇帝陛下的意思,表示了願意尊重各部的習俗,準備在蘭州、銀州設立市場,曾經對西夏禁運的藥物、農具、鐵鍋等物,都可以開放。

但做為代價,你們部落裡最好派一些重要人物,前去我大宋國都學習一下法令,以免雙方今後發生衝突,對了,在那邊,我們包吃包住,但其它購物之類的花費就要自費了。

眾部族首領對此都沒有意見,大宋設立州治也沒什麼,這些年,西夏與大宋戰亂不斷,連境的州城反複易手,蘭州、西寧州、韋州都曾經在西夏和宋國手中得而複失,這些部族對此也早就習慣。

至於說派人質去大宋都城,更不是什麼事了,他們這些首領哪個不是兒孫眾多,就算生的是獨苗,還不能找個族人頂著名字過去混吃混喝麼?

張克戩見眾人都沒什麼反對意見,便又告知各部首領,在大宋治下,需要出的丁役、稅收。當然,這前兩年,因為西夏需要穩定,暫時不會執行,但過兩年,是肯定會有的。

這引起了很大一波爭吵,許多首領覺得苛刻,要求再減免一些,也有一些覺得這價格合適,願意支持。

其實他們都明白,這場大會,便是將大宋的態度告知各部,各部願意來的,都是願意接受大宋統治的,那些不願意來的,則屬於是反對大宋統治。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大宋必然會將心力放在清理那些黨項部族殘餘上,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時間。

總的來說,這場開了整整三天的大會,絕大多數部族都是滿意的。在以前,可沒有一個整個路府級彆的封疆大吏來和他們商討權益這種事——那時候,西夏也好,宋軍也好,個個都是伸手要錢的債主,稍有不聽,便是大軍鐵蹄伺候。

如今能把自己家的難處和好處都講明的,讓朝廷幫著減免稅負或者支持治沙,都是他們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西夏大部分土地被大宋收攏後,被重新定名為定西路,下轄西夏原本的十五州、六十二縣,雖然偏僻且貧瘠,但卻瞬間被朝廷眾官追捧,很多京官甚至都想外放去這裡。

原因很簡單,定西路遭這次損失慘重,他們去為官,隻要安心建設,將來考評必然是一個上上,那是純純的優質資曆,而且官家的心思已經定了,必然會支持定西路重建,如此,在定西路做出成績,那是很容易入官家眼的。

隻要被官家看重且重用,那將來必然是官運亨通,看看王洋、看看陳行舟、宗澤等人,哪個當年不是官職卑微,如今卻個個都是首輔之臣。

趙士程看那些備選的官吏們一個個爭先恐後,便精心挑選了一番,把他們挨個安排上。

他選的都是有在西北治理經驗的縣令和知州——大宋的知州知縣三年一換,但每次卸任後,並不是立刻都會被調去新的州府,他們一般會在吏部等著排隊,有彆的空位再讓他們上,有人脈關係的,能立刻換上新的位置,沒人脈的,有時等上個一兩年,都是尋常事。

總的來說,他的這番操作,無論是西夏大小部族、西軍、朝廷官吏,都是十分滿意的,唯一不滿意的,大約就是西夏國原本的宗室故舊們,但金軍已經讓他們無法發出聲音了。

大宋為了治理好西夏,早從去年就開始做準備,麟州的沙草、環州、府州等地備好的糧草,都給張克戩提供了有利支持。

張克戩在私下裡給族兄的信件裡感慨,說是在官家手下當差,真的是天下第一舒心的事情,完全不用去猜測他的心思,因為他會把自己要求講得極其清楚,也不必憂心他會提出過分的要求,官家會尊重屬下的想法,就算不同意,也會講明原因。

最讓人感動的是,官家會全力支持屬下辦事,讓人全心全意辦差,而不必為其它的事情煩擾,能遇到官家,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收到族兄信件的張叔夜在燕京府路惆悵了許久,他當時沒有全力支持官家,便被官家排除在中樞之外,說不後悔,是假的。

他如今在北方兢兢業業,努力不讓自己出一點差錯,就是希望能得到官家原諒,再被召回重用。

這封家書和其它家書後來都被張叔夜帶入了地下,成為了重點文物,這又是後話了。

西夏是雜居之所,有黨項、羌人、漢人、草原人,雖然雜亂,但在趙士程的第一波堪稱氪金模式的治理下,至少在表麵上,展現出一番大治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