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你的表演(1 / 2)

化宋 九州月下 5126 字 9個月前

胡銓雖然得到了大量貴族的支持,但他並沒有興趣當南越國的土皇帝。

他畢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南越國在他眼中太小了,彆的不說,他從家鄉九江前去東京城,也要一兩個月,南越國的國土,也就是大宋下狹後個普通軍路的地盤。

再說了,南越國的政治生態太不穩定了,國中山頭林立、西邊的還有山中蠻人為敵,最重要的是,胡銓非常清楚當今大宋天子是一位怎樣的君王,他要是真的在南越國裂土封王,說不得就要步西夏、遼國的後塵,在不經意間就被官家玩死了。

而且他的家人朋友可都在大宋呢,哪是說舍就舍得了的?

但是如果沒有一位國主,會師出無名,更讓支持者不能安心,於是在左思右想之後,胡銓與支持他的南越權貴各退一步,商量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大宋不是要將一位親王封國於南海麼,那南越國完全可以加入這位親王的封國,這樣,軍隊還在,朝廷還在,朝廷裡的國相還有可能進入大宋政壇,以後與大宋貿易的商稅也可以省了,豈不美哉?

南越國的權貴們不是傻子,當然能看出胡銓這個提議裡包藏著大宋重新吞並南越國的禍心,有一部分人打了退堂鼓,但卻又有更多支持的人上線了。

包藏禍心——那又如何呢?

能支持胡銓的,大部分是南越國的寒門士子,隻有他們這些底層,才需要通過科舉獲得高官,他們對階級晉升的渴望已經到了極限,而南越國的李朝宗室在剛剛的亂局裡被殺掉了大部分,勢力衰微。

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一時間,南越國中盜匪四起,但朝中原本輔政的張伯玉、劉慶覃、楊英珥等忠勇之臣,在這次政變中被誅族,而朝廷中空餘出來的權力,卻被國主交給了助他平亂的杜英武(國主生母杜太後之弟)及其杜氏家族。

這讓南越國上下對皇帝充滿了失望。

他們支持胡銓的結果,最好就是得到南越國大權,讓自己家族一躍而至南越國高層,最差,也不過是和胡銓一起,去大宋避難而已,反正南越國用的也是漢文。

如果胡銓真能請來那位親王,便代表著背後有大宋支持,如今大宋兵強馬壯,真要出兵,有他們帶路,會拿不下一個南越國?

富貴險中求,對於南越高層的世家大族,他們或許會猶疑,但對於這些普通的底層家族,卻是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晉升的機會,因為在這尊卑森嚴的國度,大世家對小家族的威脅,是永遠存在且不會消失的。

……

於是,就在南越國主以為平定內亂,高枕無憂後,下龍灣卻趁勢舉兵起義,尊大宋親王為國主,周圍百裡的普通權貴卻少有地保持了沉默,沒有反對,也沒有支持。

南越國主李煥陽大怒,點兵三萬,親自前去征討伐胡銓。

可惜的是,在麵對胡銓七千人的軍隊的□□和重炮麵前,大敗。

如此結果除了裝備代差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李朝在五十年前,就仿照大宋,把原本的府兵改成了雇兵製,以防止兵變。

在李煥陽當政後,胡銓對他的各種昏庸之行默默地推了一把手,南越的軍隊,已經欠餉欠糧三年,士氣低落至極,逃亡的空額極多,許多都是臨時被征召來的農奴。

而胡銓的手下的將士不但是全餉,且武器甲胄充足,一些骨乾還是從大宋悄悄調過來的。

對麵的敵人甚至都沒有等到被衝殺,在被胡銓的火炮一番亂轟後,大部分人便潰敗了。

這一場戰鬥,對李煥陽來說,並沒有傷筋動骨,那些逃亡的士卒很快就被收攏,還從周邊重新征集了不少新丁,隻要稍微休整,就能再發起攻擊。

但關鍵的問題是,這一下,原本對胡銓並不看好而支持李煥陽的南越本地權貴們,瞬間就變得中立起來。

南越國建國雖然有一百多年,但這百餘年時間,改朝換代十分頻繁,李朝建國後的五十年裡,多次與大宋、真臘、占城發生戰爭。加上這些年花費大量財力建設基礎工業,又遇到了一位極其信奉佛道追求長生的國主。

很多人已經不看好李朝的未來,許多人開始兩邊下注,在支持李朝的同時,也向胡銓示好。

在這樣氛圍中,胡銓卻沒有飄。

他用了急信,向大宋皇帝傳達了消息,話裡話外,都在暗示自己已經打下一片基業,可以回家了麼?如果不能回家的話,我覺得南海國的國相的位置挺不錯的,我感覺我可以!

再說了,去島上掌管南海國到底政令不通,人口稀少,不如就以南越國為南海國的國都,將治城定在南方的占城,那裡更方便控製南方諸島,您看如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