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氣氛沉寂了很久,向靈才又開口:“那個,三藏,再遇到棘手的事情還可以聯係你嗎?”語氣竟有些猶豫不定。
“當然。”緣行奇怪看她一眼,不知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問:“貧僧雖然說要閉關苦學,可真需要我出手,儘管說便是,肯定儘力而為。”
得到肯定答複,向靈卻是實誠地舒了口氣,還好不像老大推斷的那樣,緣行並不是因為網絡的事情對官方有些看法,才借閉關表達自己的不滿。
想到這裡她不自覺地笑了起來,倒是讓後麵的緣行覺得莫名其妙。
向靈通過後視鏡看了看緣行的表情,麵上笑得更開心了,她就知道,這個一向溫和淡然的和尚,怎會是領導口中那種小肚雞腸的人?
------------
北方的秋季一向來得比較早,一步入十月,天氣就很快冷了下來。
瑟瑟秋風吹拂過古舊的建築屋頂,又掃過寺旁的樹梢,帶下幾片枯葉,打著旋地飄落很遠。
鼓樓的大鼓被敲響,緊隨而來的是清亮的鐘聲,又到了寺院裡參禪的時間。
數十名僧人從各個房間走了出來,最終彙聚一處,朝著一個方向緩步行去。
緣行取了一片樹葉當做書簽夾在書中,才有些不舍地將經書放回到原本的位置。接著也疾步趕上了隊伍的末尾,與他們一起緩緩地進入了禪堂。
這裡是距離島城百裡之外的寶廣寺,緣行已經在這裡掛單兩月有餘。
之前行腳,他也曾在一些大叢林住過,學會了很多的東西,可到底不夠具體係統。眼下武道的提升已到了瓶頸,久久無法進境的內功頗令他苦惱,某日突然想起前世的某部,裡麵提到佛門功夫需要與佛法相互印證才是最好的,越是上乘武功,越要又佛法化解其中的戾氣。那自己的功法停滯,一門童子功練了快二十年才大成,是不是因為佛法修為太淺的原因呢?
找間大寺廟掛單學習的心思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隻是緣行好靜,也懶,在一個環境住得久了便產生了惰性,不願輕易去改變。
而這次比武事件的爆發,讓他不得不走出這一步了。
之所以選擇這裡當做躲避塵世的喧雜的落腳點,一是因為這裡地處偏僻,平日裡極少接待外客。去年行腳途中若不是因為迷了路,他怕聽都沒聽過寶廣寺的名字。
二是這座寺廟曆史悠久,仍保存著一些古老的規矩,如不勞作不得食,每日隻正午一餐飯,這裡與天禪寺多少有些相似,讓他很有歸屬感,另外,寺中藏書閣保存的藏書還算豐富,足夠他靜下心來學習很長的時間。
第三,這裡掌管齋堂的師傅據說是禦廚世家出身,那齋菜做得……恩,當然,緣行留在這裡完全基於上麵兩個原因,齋飯什麼的都是次要的,出家人哪裡會貪圖什麼口腹之欲?
一住就是兩個多月,每日裡除了修行勞作,他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藏書閣裡,練武都少了,他完全沉寂在佛經的海洋,雖然時間不算太長,可自覺在佛法修為上著實有了較大的提升。
他發現自己很喜歡這樣單純的生活,萬事不必多操心的日子真是令人舒服,恩,心情大好的情況下,每日用齋都比以前要多吃一大碗。
可惜,世間萬事不會因為人的意誌產生絲毫的偏移,緣行就注定是個勞碌命,這晚剛剛回到寮房,金蟬的金色文字又冒了出來,穿越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