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戴上戒指,誰就受詛咒。被詛咒的人會遭遇到一個人所能經曆的最痛苦的事之一,她會看到自己的死期。不是模糊的寓言,而是倒計時,她會看著自己的生命一點一滴的走向儘頭,死亡會時時縈繞在她的身邊,在每個瞬間。你能想象這詛咒有多惡毒嗎?它本身不會殺死她,卻會讓她意識到,她所經曆的一切美好都會迎來衰敗,它會奪走一個人快樂的能力,讓她永遠生活在惶恐和憂慮中,還不得不去麵對這注定的結局。”
起司的描述讓在場的人都隱隱感到了恐懼,作為攤主的矮精在看向那枚戒指時都產生了明顯的厭惡。他先前隻知道這戒指能讓人看到死期,卻沒想過這件事會如此殘酷。不過,和大部分人的反應不同,特蕾莎夫人倒是來了興致,她盯著那枚戒指,“我想,製作這枚戒指的人一定有刻骨的恨意吧。他肯定是非常恨一個女人,才會在她的訂婚戒指上下了如此可怕的詛咒。你說你知道這枚戒指的一切,那你也一定知道它的故事對嗎?”
窮酸的匠人遇到偷跑出來的公主,二人相知相愛,可當王子出現,公主就義無反顧的投入了後者的懷抱。被拋棄的匠人被憤怒和怨恨吞噬,他與惡魔做了交易,換來了才華,手藝和詛咒的力量。他將自己全部的技藝,全部的恨意,全部的好與壞都打造進這枚戒指裡,讓它變成最甜美的毒果。
諸如此類的故事快速的在眾人的腦中成型,雖然因為他們的文化背景,故事的細節上會有所不同,但大致無二。這必然是個悲劇的愛情故事,或許非常適合被吟遊詩人們改寫成曲子唱給人聽。可起司沒有說謊或誇大,他一眼就看出了這枚戒指的來曆,知道是誰製作了它,也順勢想明白了為什麼要製作它,“其實沒你們想的那麼曲折,這枚戒指確實是被做出來送給一個對製作者來說非常重要的女性的,不過那位女性並沒有移情彆戀。恰恰相反,那兩個人的感情相當不錯。而他之所以要做這麼一枚詛咒之戒給她,亦並非為了折磨她,至少我猜他本人沒意識到這點,因為這就是他所經曆的事情。他恐怕隻是希望對方能共享他所見到的世界,希望以這種方式與那位女性達到更高層次的交融。”
“男人的常態。你說的那個人一定非常自我而且有一定的成就,可能是領主或者國王什麼的,自認為背負了非常多的壓力而彆人卻不知道,自己顧影自憐還偏偏要拉著女人一起。他根本就不是愛這個女人,他隻是愛自己,他根本就認為隻有自己才懂得自己。”特蕾莎夫人的話相當凶狠,但在場的人,尤其是男性卻沒法立刻站出來反駁。畢竟很多時候,了解男人的並非他們自己,同理,女人也是如此。
“是啊,您說的沒錯。我認識的這個人確實是那副樣子。不過,或許該說他曾經是那副樣子,因為他並沒有完成這枚戒指,他沒有在戒指裡刻下女方的名字,因此這枚戒指就變成了戴上也可以隨時摘下來的狀態。所以我也相信,他根本沒有讓女方看到過這枚戒指就把它拋棄了。因此,它才會流落到這裡。或許是那個蠢貨最後理解了吧,他總算沒乾傻事。”起司笑著說完,再次看向攤主。
“怎麼樣?我已經把我知道的都說出來了,不管怎麼說,它都還是枚能讓佩戴者看到自己死期的戒指,你要是開價的話我也能接受。”
矮精揮了揮手,“這東西太不祥了,而且沒用!誰會願意看到自己的死期?又有哪個傻子會一直戴著它折磨自己?你拿走吧,我能知道這個故事已經足夠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