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川劇與皮影戲(2 / 2)

要知道這可是來自2000多年前的技術。

皮影戲中出現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固定不變的,隻有在更換場合的時候才可能出現一些細小的變化。

這是皮影戲中,技術含量最低的部分。

而皮影戲的核心精華,是人物的動作造型。

一個最為普通的皮影戲人物構造,最少有11個部分組成。

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

這是一個不同的身體組織,用巧妙的方式連接在三根長短不一的控製杆上。

而操控者則需要控製這三個長短不一的控製杆,讓皮影戲人偶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

通常在一場畫麵中,最多隻會出現兩個角色。

因為普通的皮影畫師,一次性左右開弓操作兩個角色已經是極限。

因為這兩個角色,通常還會配備武器馬匹。

一隻手控製4個控製杆,基本就沒辦法有其他操作了。

當然有些必要的場景中,也會出現三個或者四個角色。

但這多角色的場麵中,必然有其中一兩個的動作會比較少。

一段古風十足的比較艱澀的開場白之後。

後續的對白就變得比較輕鬆。

雖然同樣帶著古風,但已經是大部分人都能聽懂的白話文了。

講述的是一個妖怪屠戮村莊。

村莊少年因為上山砍柴僥幸逃脫屠殺。

掩埋了家人後,立誌報仇。

於是帶著行囊,走遍五湖四海學藝拜師,最終殺掉妖怪的故事。

故事簡單明了,人物的刻畫非常有特點。

無論是武器還是不同的人物,設計都非常精致。

沒有太多的反轉,甚至說得上有些平鋪直敘。

不過作為一個時長,隻有30多分鐘,隻有一個主要表演者的皮影戲來說。

表現的也算是可圈可點,雅俗共賞。

表演結束,燈光重新亮起。

周圍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

然後在這一聲聲鼓掌中,卻有一陣不和諧的笑鬨聲。

“這就是大漢國,所謂的傳統文化也不過如此嘛!”

“總說什麼文明古國就喜歡往自己臉上貼金!”

“就是就是,都什麼年代了還拿著老掉牙的東西出來表演,真是笑死人!”

說話的幾人就在李瀟附近,而且絲毫沒有掩飾說話的聲音。

說的雖然是漢語,但卻帶著一股奇怪的語調,顯然不是大漢國人。

李瀟順著聲音望去,果然是幾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

周圍也有不少人,聽到幾人的懷著深深惡意的調侃。

立刻就有,一位穿著淺藍色無袖背心的老頭站了起來。

他指著幾位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訓斥道:

“愛看看不看滾蛋,在台下胡亂點評考慮過表演者的感受嗎?”

聽到老人的訓斥,幾個原本臉上笑嘻嘻的外國人,頓時露出不悅的表情。

其中一個上身穿著緊身背心,下身穿著齊臀短裙,畫著濃妝的女人也站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