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吹肝上麵有這許許多多的孔洞,更加方便這吹肝吸收料汁入味。
李瀟把一片吹肝夾起來的時候,那吹肝上麵,居然還滴下了一滴紅色的料汁。
果然,入口之後便是富有韌性的口感。
吹肝的製作方法說難也不難,可是絕對也不簡單。
製作吹肝需要新鮮的豬肝,最好是剛剛殺完的豬,將豬肝取出,去掉豬肝上麵的苦膽。
乘著豬肝還冒著熱氣的時候,將一節管子放入豬肝的器官裡麵,然後對著豬肝吹起,將豬肝吹的脹起來。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力氣以及肺活量。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這樣製作,那不就吃到這個製作吹肝的人的口水了嗎?那也太惡心了吧。
吹肝的製作方法由來已久,況且製作的吹肝都是要經過酒精消毒的,所以說這一點完全不用擔心。
況且到了現代,一些售賣吹肝的人家為了衛生,已經將方法從傳統的用嘴吹變為了用打氣筒來吹,目的就是要將空氣吹進豬肝的每一個縫隙裡麵。
隻有將一個豬肝吹的鼓脹,空氣進入了每一個縫隙,最後才會形成吹肝多孔而又韌性的口感。
佐料的準備也很講究,辣椒是從自己家的菜園子裡麵種出來的,紅彤彤的,乾了之後聞起來香辣,而且很脆。
小香蔥是本地自己產出來的,純天然無公害,花椒麵取自保山,鶴慶等地區,傳統醋廠子裡麵產出來的老陳醋,更是為這吹肝增添了一股不一樣的味道。
甚至就連製作吹肝所使用的白酒,那也是不遠處的鶴慶產出的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候所封的名酒,“鶴慶乾酒”。
辣椒麵,切的細細的香蔥,花椒麵,和著一瓶剛剛開封的鶴慶乾酒,塞進豬肝的通氣孔裡,等到塞的差不多了,再在這個豬肝的外麵塗抹上一層精鹽,最後將這個唄吹的鼓鼓囊囊的豬肝用一根細麻繩綁好,掛在自己家的屋簷底下。
經過一個冬天的風吹雨打,春天的時候從屋簷上取下,放進水裡煮幾分鐘,煮熟之後切片,再涼拌。
一盤具有濃濃大理味道的吹肝就製作完成了。
宴席上,李瀟還喝到了一種好喝的海菜湯。
海菜芋頭湯,使用的海菜又稱之為“水性楊花”,在大理有民歌就唱的是這種海菜,比喻漂泊無依的人生。
“大理海子五根草,不飄不落不生根”,唱的就是這種海菜。
海菜對於水質的要求極其嚴格,需要好的水才能夠生長海菜,所以海菜通常被看做“水質風向標”。
在每年**月份的時候,洱海上的海菜有時候會開花,那時候就能夠見到海上開滿大片白色小花的美麗場景。
不過李瀟可不會一直留在這裡,他可是要四處旅遊的。
雖然有點遺憾見不到海菜開花的奇觀,不過吃到了這麼多的美食,又見證了大理的民俗風情,這一趟也不算白來了。
天色漸晚,李瀟抱著團子,再次前往洱海。
今天天氣晴朗,想必他能見到傳說中的“洱海月”一景。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今天我帶大家見識一下大理四絕景中的洱海月。”
到達海邊之後,李瀟開啟了視頻,講起了關於洱海月的故事。
鏡頭之中,天上一輪白月明晃晃的,洱海中倒印出來的月亮卻是金燦燦的,甚至那一輪金燦燦的月亮,還跟著洱海中的水在晃動。
“傳聞很久很久以前。”
很好,標準的神話故事開頭。
晚上的風有點涼,不過好在李瀟體質不錯,懷裡還抱著一隻毛茸茸,也沒感覺到有多冷。
“有一個天上的仙女兒,愛上了一個在洱海裡打魚的漁夫,她羨慕人間的美滿信服,就下凡和這個漁民成親了,成親之後的仙女為了幫助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將自己的寶貝鏡子沉入了洱海底部。”
“這樣,漁民們出海的時候,就能看清楚水裡的魚群,打更多的魚了。”
幾條彈幕劃過。
“魚兒們做錯了什麼?”
“可惡,愛魚人士表示譴責!”
“可惡,美人魚表示不服!”
“讓我來猜一猜,後來是不是像牛郎織女,或者七仙女和董永一樣,被天庭給拆散了?”
李瀟撇了一眼彈幕,順手揉了揉團子的毛茸茸腦袋,道:“恭喜你答對了。”
“天庭不允許人和仙女相愛,所以沒過多久,天庭的人便抓走了這個仙女。”
“仙女臨走之前,將自己的寶鏡永遠的沉入了海底,世世代代保佑著這裡的人們。”
“於是從此以後,洱海底下就出現了一輪金燦燦的月亮。”
“住在洱海邊的大理白族有一個習俗,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會將自己的船劃到洱海中,觀看這一輪金燦燦的海底月亮。”
“雖然今天不是八月十五,可我想既然都到了洱海邊了,還是應該讓你們看看這個。”
李瀟的鏡頭對著海底的金色倒影,道:“你們看,那月亮是不是金色的?”
“哇,好像還真的是金色的啊!”
“這月亮倒映在水裡,好漂亮啊。”
“怪不得被稱之為大理的四絕景之一呢。”
“普及一個冷知識,你們知道嗎,大理白族的頭飾上麵其實就包含了這四個景色哦。”
“白族的帽子上麵,有一串白色的穗子,風一吹就會飄動,象征著風。”
“中間繡著很多花,當然就代表花啦。”
“帽子的形狀像是彎彎的月亮,代表了月。”
“至於帽子頂上的白色穗子,則是代表了蒼山上終年不化的雪。”
“前麵的科普帝真牛,請受小弟一拜!”
“不敢當不敢當。”
李瀟的房車就在不遠處,車上,有他剛剛在商店裡買來的雕梅酒。
說起這雕梅酒,也是大理的一大特色。
在青梅上麵雕刻,最終呈現出像是花兒一樣的形狀,泡在酒裡。
酒也就有了青梅的香味。
李瀟舉起杯子,像是對著月亮敬了一杯。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雲南雕梅是白族傳統的名特小吃,需要使用地方古法工藝釀製的果露酒,雕梅以鹽梅為原材料,用清石灰水浸泡之後,先將梅子置於鹽水中浸泡以祛除酸味,再晾乾用蜂蜜、蔗糖醃漬,用白酒炮製數月後便成上好的果酒。”
“雕梅酒屬於大理梅子酒的一種,產自大理南詔古都巍山,是用當地的特產“雕梅”釀造的一種低度數甜酒,喝了沁人肺腑,生津解渴,開胃提神。”
李瀟喝下一口酒,懷裡的團子在他胸前蹭了蹭,似乎也想嘗嘗這帶有青梅味道的酒水到底是什麼味道的。
一夜很快過去。
第二天早晨,李瀟是在一陣山歌中醒來的。
“大理三月好風光啊,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采花蜜,阿妹梳頭為哪妝……”
原來是楊大叔家正在播放一部很老的電影《五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