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強體壯、老當益壯的外婆,一手提一個箱子上了二樓,接著轉身就拉著江萍出了門。
沒法子,寶貝外孫和外孫女被不懂事的女兒從家裡帶出來,到現在還沒吃晚飯。而她平時一個人住,頓頓都吃得又早又隨意,家裡也沒有電冰箱,所以通常每天都會像今天一樣,吃過晚飯就絕不留隔夜菜。吃剩下的東西,寧可拿去樓下喂狗,也絕不會留到第二天為難自己。
這一點,就和林淼家裡的老太太區彆甚大。
不過也不是不能理解。
畢竟外婆家原先家庭成分極其不好,不好到分田地、打土豪時期,她全家老小都被拉出去批鬥過。然後接受批鬥的結果就是,家裡頭祖傳下的七八十間店鋪,全部一間不剩地被分給了廣大的勞苦群眾,從而為我國邁入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按王家衛電影的敘事口吻來表達,外婆的人生經曆應該就是這樣的
如果人生分成四季,那十歲之前,她的生命中應該隻有春天。有人說童年就是人生一切選擇和決定的開始,所有的命運,早在她懵懂無知的歲月之初,便已被銘刻在了最終的那一方墓碑上。十歲那年,她雙親慘死,失去一切;十八歲那年,她嫁做人婦,又像是得到了所有。二十八歲,她沒了丈夫,人人說她克父克母克夫。可她不在乎。因為她知道,人的一生,就是失去的一生:先失去幸福,然後失去寄托,到最後,連生命和記憶都一起失去。既然早晚是要忘掉的,那又何必去記住。既然早晚是要離開的,又何必挽留。
所以有什麼必要,非要去吃那一點剩飯呢……
趁幸福還在的時候,好好善待這點幸福不好嗎……
大戶人家出身的外婆天性樂觀。雖然據江萍說,外婆也曾在拿到她期末考卷的時候,情緒失控到抽斷過好幾根雞毛撣子。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老人家對一切身外之事,還都是相當看得開的。而相比之下,林淼家的老太太,那就是各種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看不開。
老太太年輕時是環衛工人,算是吃了半輩子的苦。
所以在老太太看來,人生不僅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和永遠的苟且。而當這種苟且的心理狀態被她從工作帶進日常生活,和她一起生活的人,基本就全都遭了秧。
住進林淼家的這幾個星期,老太太愣是差點讓林淼家一夜回到原始社會。
大熱的天,不僅晚上堅決不讓開空調,甚至連電風扇都舍不得用,非要拿一把蒲扇坐在陽台上人工物理降溫。江萍實在覺得熱得受不了了把空調打開,卻往往是空調剛開二十來分鐘,屋內的溫度才下來一點,老太太就馬上要借口喊冷,把空調關掉。然後半小時後,婆媳倆繼續纏鬥,循環往複就算林淼告訴老太太這麼乾其實更加耗電也沒用。
鬨得最厲害的一天晚上,摳門成性的老太太乾脆就把空調藏了起來,要不是江萍威脅自己馬上再去空調店買十個,恐怕她絕不會把東西交出來。那晚江萍和老太太大吵了一架,但是屁用沒有。到了次日,老太太一切照舊。
除此之外,一度認為花兩萬塊買的電腦必須要一直使用才能賺回本的老太太,還經常等林淼早上一起來,就興衝衝地問他:“阿淼,今天打不打電腦啊?”
然後林淼通常就會回她一句:“電腦那麼乖,為什麼要打它?”
強力結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