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們把自己家裡做的東西換錢或者換其他的東西。這年頭東西不多,就是湊合圖個熱鬨。
林竹玖從空間裡拿出三大袋棉絮來進了一家彈棉花的鋪子,這麼好質量的棉絮,可把棉花的師傅看懵了。而且還是剝好籽的。
棉花人工撥籽可是費功夫的。得兩天才能整完,這剝好了籽就省事兒多了。
搞了三個小時,師傅和他兩個徒弟把林竹玖的三床棉芯彈好,林竹玖給了他三毛六分錢。
爺爺也把竹筐賣了,十個竹筐賣了六毛五分錢,沒爺爺想都這麼多,但爺爺也很高興了。
見林竹玖拿了三床新棉芯回來了,林福堂接了兩床挺驚訝,問是哪裡買的,林竹玖就說是從彈棉花店裡買來給姐姐做嫁妝用。
辦完了事兒,祖孫兩人坐著村長家的毛驢拉車回了家。
回來以後,林竹玖將棉衣的布料和棉絮拿去了村長她大兒媳婦那裡,讓她幫忙做爺爺和姐姐的兩件棉衣。
她家有縫紉機,村長大兒媳婦也是村裡頭的裁縫。竹玖給她手工錢,她硬是沒收。說著救命之恩啥的客氣話,林竹玖也就算了。村長她大媳婦說,兩件棉衣得是要坐個七八天的林竹玖就說不著急。
至於三床被子,竹玖自己會縫就不麻煩人家了。用一晚上的功夫縫好了三床新被,好好的放在炕頭上,新新的透著喜慶兒。
等著杏兒出嫁的時候風風光光的給她當陪嫁。自己娘家人備了這樣好的嫁妝,姐就嫁的一點也不寒酸。
她是沒想到杏兒和水富領證的事兒往後拖了,否則之前也就不用這麼著急忙慌的了。
縫好了被子,林竹玖舒舒服服的躺下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