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媽這麼說,趙東河就一直記著,記著被人肚子餓的咕咕叫時,自己的肚子是因為誰而填滿,特彆是看到那些為了一口吃的大打出手,還有實在沒的吃啃樹皮吃觀音土的村裡人,他就越發惦記著大哥的好處了。
趙東林在部隊一路往上升,沒幾年就當上了排長,收到信的那天,他爸跟大伯一起喝了半夜的酒。
“東林是咱們趙家的驕傲,幾代赤貧,今天終於也出了個當官的。”
雖說不是什麼大官吧,好歹在部隊有了級彆,小村莊裡,說出去已經極有臉麵了。
這次大哥轉業回鄉,公社安排他當了村支書,是改製以來,村裡最年輕的村支書。
“這是趙支書的弟弟。”
有客氣的還會說,“這是趙主任的弟弟”。
去鎮上辦事,彆人會客氣的給他發根煙,在大哥當村支書前,這些都是沒有的。
趙東河走的很快,鄭月芬鼓著氣跟著後麵走,她今天被她媽罵了一下午,這會兒雖然還是不岔,總歸氣性消了大半。
最後治住她的還是她媽的那句話,“他們家的媳婦可是離過婚的,你自己想想吧,你要是離了婚能找個什麼樣的。”
那是肯定不能找個比趙東河更好的了,鄭月芬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另一個,她偶爾回娘家還行,要是真的離了婚回來,幾個嫂子能把她生吃了,誰讓她跟哥哥嫂嫂關係都不好呢。
趙東河一路走回家,進了村後往自己院子走去,剛到拐彎口就看到在院子前抽煙的大哥。
“哥。”
趙東河的腳步躊躇了,有種小時候上學,乾了壞事後被老師抓包的感覺。
趙東林衝他點點頭,往院子旁的小河邊走去。
“哥,今天是月芬不對,我已經說過她了,她以後會改的。”
趙東林吐了口煙,月色下的荷塘黑峻峻的,十一月,連月光都不甚亮,勉強能看清路罷了。
“東河,這個家,咱們是親兄弟,咱們得守著這個兄弟情分,不能為了些雞毛蒜皮的事弄的兄弟失和。”
兄弟這兩個字,對趙東林這個在部隊當了十來年兵的人來說太重要了,他的戰友都是他的兄弟,是麵對困難危險,能夠放心將後背交給他們的人,是即便自己犧牲,也要挽救對方生命的人。
一句兄弟,包含千言萬語和無限的信任。
戰友尚且如此,何況親兄弟呢?難不成,為了媳婦,兄弟都做不成了?
趙東河臉上燒的發燙,要不是晚上看不見,他真是沒臉見他哥。
“哥,我會管好媳婦的。”
趙東林恩了一聲,再次開口道,“還有一件事,讓弟妹以後彆跟孩子亂說話,你嫂子已經進門了,她以後就是黑蛋跟英寶的媽,汪梅這個人,讓她陳從此以後都忘了,彆再提。”
趙東河不知道還有這事,對鄭月芬的不滿也到達了最高點。
“好,我知道了,這些我都會跟她說,她要是不聽,那也怪不得我。”
趙東河還是挺正直的人,以前以為自家媳婦隻是些小毛病,可這次,不管跟媽頂嘴也好,還是背後教黑蛋不要親近新嫂子,這已經不是小毛病,已經上升到了教養的層麵。
鄭月芬遠遠看到趙東河跟著趙東林去了河邊,她撇了撇嘴,推門進了自家院子。
這會天色已經很晚,八點多鐘了,趙美香吃了晚飯洗了鍋碗後帶著英寶回屋睡覺,張巧兒本來躺著,後來兒子跟她說了些事後,她心情轉好,跟丈夫趙滿柱說話,兩個孫子在他們屋裡打鬨。
鄭月芬回娘家沒帶石頭,下午都是趙滿柱帶的。
說到這個張巧兒對老二媳婦就不滿意,你大人吵架就吵架,孩子也不帶,一個人跑回娘家,哪有這樣當媽的!
這麼一對比,佳慧回門還不忘帶著黑蛋英寶,就顯出了氣度來。
這會兒聽到門響,張巧兒到窗邊一看,是鄭月芬回來了。
“哼,這個老二家的,當初怎麼就找了個她。”
趙滿柱抽著旱煙不說話,從年輕時候起他就知道了一點,媳婦說話的時候永遠閉嘴,他嘴笨,說什麼都說不過媳婦,說來說去最後還是被媳婦繞進去,索性養成了不言語的習慣,想聽的時候聽,不想聽的時候把耳朵關上,這麼一來,確實少了不少爭執。
兩個兒子結婚,他也把自己這麼多年的婚姻心得跟他們說了,想要日子清淨,彆人女人掰扯,小事聽她們的,大事商量著來,目前看,這個心得仿佛有些失效的樣子,看來怎麼過日子,還得看娶了什麼樣的媳婦。
作者有話要說: 趙滿柱:想過清淨日子就彆跟媳婦爭,少說幾句,無關緊要的事聽她們的算了……
趙東河:爸,咱們的媳婦不一樣,我媳婦可沒有你媳婦明事理。再說,咱們家也沒什麼緊要的事,要是事事聽她的,以後還不反了天?
趙滿柱無語的抽著煙,表示沒話說。
ps:想了想,因為一點事直接分家不切實際,所以這一章不分家,等鄭月芬再犯傻的時候再一刀兩斷~
碼完這一章繼續下一章,等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