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1 / 2)

七零年代二婚妻 洲是 9406 字 9個月前

趙卓軍考上了清大,不說勝利公社, 在整個雲縣都是獨一份, 報紙上登了, 縣裡也有領導來過, 話裡話外誇讚黑蛋,說他為縣裡爭光, 年少有為, 未來可期。

對於考上清大這件事,趙卓軍沒有絲毫自傲,還是依照著平常的作息,五點起床讀英語, 六點跑步, 六點半吃早飯, 趙東林對此非常滿意, 覺得兒子不驕不躁, 有這樣的性格, 這輩子不用為他擔心了。

“黑蛋考大學了, 這是咱家這麼些年最大的喜事,我覺著咱家得擺個酒慶祝一下。”

佳慧沒想到, 家裡最先提出慶祝的竟然是一向節省的張巧兒, 不過這也不難理解, 畢竟考上清大就是光宗耀祖,那可是全國最好的大學,她的自豪感喜悅感無法抑製, 想熱鬨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辦,是該大辦,在村裡擺上三天流水席,哥,嫂子,這錢我這個做叔叔的出,就當是給大侄子考大學的禮物。”

趙東河畢業後先是做了點小生意,後來又跟朋友合夥承包了一個煤礦,這幾年賺了不少,年初又在省城做起了商貿。

如今他已經有了大老板的樣子,腰上彆個BB機,BB機時不時響兩聲,他拿起來看看,著急的就回個電話,不著急的就放著不理。佳慧每次見到總能想象出東河戴著墨鏡,拿著皮包,手裡拿著大哥大的樣子。

“那可好,你這個當叔叔的,給侄子花些錢也是應當的。”

一家人從縣裡回村,當真擺了三天流水席,雞鴨魚肉敞開了吃。

“東河,你現在是大老板了,不能光顧著自個兒發財,得帶帶咱麼村裡的後生。”

村長丁槐山跟趙東河一塊兒抽煙嘮嗑,趙家兄弟兩個一個在縣裡做官,一個在省城做生意,除了逢年過節,很少回村裡,村長這是逮著空兒拉“好處”。

村裡早幾年就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製,地裡活兒不多,除了農忙,平常時候沒多少事,村裡的後生們也想出去找事做,可工廠進不去,其他的又沒有門路,東河畢竟在省城混的,村長就像讓東河給村裡的後生找找門路。

東河聽懂了村長的意思,他在腦子裡過了一遍,覺得幫個忙也沒什麼,不管怎麼說,村長對他們家一直是不差的。

“行,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承包了一個工程,那裡缺幾個人,槐山叔,你找幾個老實能乾的後生,過兩天跟我去省城。”

丁槐山沒想到東河這就給了準話,心裡既高興又滿意。

“行啊東河,你這樣才是做大事的樣子,你放心,叔給你找的絕對是咱們隊上最能乾的後生。”

東河吐了口煙圈笑了,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神采,這是早些年沒有的。

時間很快到了八月中,黑蛋要去學校報道了,孩子第一次出遠門,沒人放心,趙東林政府有事抽不開身,佳慧決定送黑蛋去首都。

她是做翻譯工作的,跟著省裡的領導經常有出差的任務,還出了幾次國,去首都一趟家裡人都是放心的。

開學前,佳慧給趙卓軍準備行李,吃的用的穿的,樣樣都是精心挑選,最後兩個箱子都放不下。

“媽,不用帶這麼多,簡單點就行了。”

最緊要的床單被罩學校裡買就行,剩下的就是幾套換洗衣服,還有他這麼多年的學習筆記,其他的,趙卓軍認為並不重要,他是去學習的,不是去郊遊,沒必要太講究吃穿。

但他心裡又特彆感動,這就是一位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點點關愛。

“你離得遠,我們也不能常去看你,這幾罐醬肯定要帶,我特意給你做的。”

佳慧做了辣醬、牛肉醬跟花生醬,不管吃飯吃麵還是吃饅頭,搭配起來都挺好,還有她做的牛肉乾,卓軍從小到大都愛吃的,這次她特意多做了幾斤,帶過去分給其他同學,也算是一種交際手腕。

她把這些道理一樣樣說給卓軍聽,儘管他已經不是小孩子,很多道理都懂得,但他還是認認真真聽著。

進京前一天晚上,趙東林到黑蛋房裡,給了他一本《資治通鑒》,扉頁上寫著M主席的那句名言,“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原話是,“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從小到大你都沒有讓我失望過,不管是學習也好,為人處世也好,我一直都為你感到自豪。”

這句話直接讓卓軍紅了眼眶,十七歲的他,已經長成青年,個子高挑,背脊挺直,眼神清澈堅毅中帶著一絲青年人的無畏和對未來的憧憬期望。

他麵容俊俏,長相一半隨了趙東林,一半隨了汪梅。

雖然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但他這麼努力的學習,力爭上遊,為的就是讓父親看到他的優秀。

或者在他內心深處有種恐懼,害怕得不到父親的關注與親情,害怕父親會因為生母而厭惡自己。

現在,父親跟他說以他為豪,這樣他有種終於被父親認可的愉悅和輕鬆。

“這本書是我常看的,也是M主席最喜歡看的書。知史以明鑒,我希望你能從中學到東西,做一個善於思考,勤於思考的人。”

《資治通鑒》這本書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同時涉及經濟、文化和曆史人物評價,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書名的由來,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的。

趙卓軍考入清大經濟係,以後不管是進入官場,還是經商創業,多看此書對他思考問題會有極大的益處,所謂“以史為鑒才能知興衰,以德為綱方能知得失”。

告彆了家人,趙卓軍跟佳慧一起,坐著哐哐哐的火車出發了,雲縣沒有火車站,還是去省城坐的火車。

“東河這孩子從小就懂事聽話,厚積薄發考上清大真是好樣的。”

沈念茹也為卓軍感到高興,她早就把這幾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孫子。

“這是我跟你鐘爺爺送你的禮物,你看看喜不喜歡。”

卓軍接過盒子打開一看,裡麵是一支派克鋼筆,還有一個書簽,書簽上寫著,“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這是加菲勞的名言。

“謝謝爺爺奶奶,這個禮物我很喜歡。”

沈念茹鐘道閔兩位老人欣慰的笑了,“喜歡就好,進了大學能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以後啊,就看你們這些年輕人奮鬥嘍。”

“嚴謹說來應該是一起奮鬥,您們可一直教書育人,沒有停止過奮鬥的步伐呢。”

沈念茹笑著搖頭,跟身旁的老伴兒說,“這個佳慧啊,就是這麼能說會道,什麼話到她嘴裡,保管彆人都愛聽。”

鐘道閔也笑著點頭,“確實能說會道,但我相信佳慧,不管說什麼都是本著一顆真誠的心,頂多誇大其詞了一些。”

原本還當鐘道閔在誇佳慧,最後來了個轉折,既誇了佳慧,又有自謙的意思,這就是老一輩人的說話之道,言之有物,同時兼顧趣味,令人受益匪淺。

從吳東到首都,綠皮火車行駛七小時四十分,早晨七點十分打車,到達首都火車站是下午兩點五十分。

“你餓不餓,餓了咱們先找地方吃飯?”

他們買的臥鋪票,中午沒吃火車上的快餐,隻拿帶的乾糧墊了肚子,佳慧怕兒子肚子餓。

“我不餓,媽你餓了咱們就去吃飯。”

“我也不餓,那咱們先去學校報道,等學校事處理好了我再帶你出去吃好吃的。”

來了首都,怎麼也得帶兒子吃點好的,比如聞名遐邇的首都烤鴨,刷羊肉等。

至於佳慧自己,不說上輩子,就說這輩子,跟著省裡的領導也來過幾次,對於首都整體的行政及商業規劃還是很了解的。

從車廂外外走,路過站台時,看到一群手舉條幅的小同誌,有寫“清大迎新”、“華大歡迎你”、“首都郵電”等字樣,都是各大高校的學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