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尚武之風(1 / 2)

大宋帶文豪 江天寥廓 5022 字 8個月前

蘇彧自然不知道他快要再次與公主見麵了,從汝南王府出來,他沒有直奔南營,而是去了開封府,丐幫的事情,包拯雖說不讓他管,可他還是放不下,想去看看。

畢竟,這是他捅出來的簍子。

“你來這裡乾嘛?”

開封府寮舍當中,包拯都沒起身,直接問道,蘇彧則是拿起卷宗大致瀏覽著,說道:“南營有沈括在,韓少尹和趙判官坐鎮東西兩營,都很穩妥。”

“我去汝南王府談好了桃花林的事,順便過來看看。”

然而包拯並不領情,隻是淡淡的說道:“沒有什麼好看的,提點刑獄是開封府的職責,跟你這個南門安置使沒有半點關係。”

蘇彧沒理會,繼續看手中的卷宗。

隻是手上的動作越來越急,最終,他震驚的看向包拯,問道:“最近幾日發生的江湖火拚竟然有一百零三起?!”

包拯淡淡望了蘇彧一眼,說道:“這是好事。”

“嗯?”

蘇彧傻了,治安混亂怎麼會是好事呢?但包拯隻是不急不慢的說道:“我朝雖然邊患不斷,可是內地常年不知兵事,民間已經沒有多少習武之風了。”

“以往招募兵員,有大部分都是沒有接觸過武藝的。”

“這樣的士兵進入軍隊後,需要更長時間的操練,而且戰技難以精通,可若是習武之人進入軍隊,卻能夠短時間內適應,往日練武的基礎會讓他們成為精兵。”

“武風強盛,對於強軍有益。”

蘇彧這才明白自己思維邏輯與宋人不同,他認為最好的兵源是忠厚老實的農家子弟,而包拯卻認為是習武之人。

窮文富武。

讀書固然耗費錢財,可練武更耗錢,彆的不說,習武之人每天不吃半斤肉,力氣都漲不起來,怎麼去練武?更彆說藥材滋補身體那些了。

讀書需要十年寒窗,練武也是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

真正的好功夫,無一不是需要數年數十年才能磨礪出來,從來沒有練過武的男子,進入軍中訓練數月也隻會一些簡單招數。

對戰起來,完全不是練家子的對手。

這是冷兵器時代與火器時代的差彆,在火器時代,士兵都需要到軍隊中才能接觸槍械進行射擊練習,而冷兵器時代,武者在江湖中磨煉反而更加高效……

大宋一億人口,卻被遼國八百萬人口壓著打。

為何?

因為遊牧民族自幼弓馬嫻熟,男子上馬即可成為精銳的騎兵,八百萬人口,遼國全力動員可以組建出百萬騎兵出來。

而大宋……會騎馬的人都沒有一百萬。

更沒有一百萬戰馬。

大宋賬麵上的騎兵有二十二萬,但實際上在西軍當中,有三成的騎兵依舊沒有戰馬,內地的騎兵,至少有七成沒有戰馬。

可堪使用的戰馬不會超過五萬匹。

而且這些戰馬都是青塘、大理那邊購買來的,比不上西北和草原的戰馬,境內沒有大草原,也不適合培養戰馬,許多馬養著養著可能就廢了……

在戰場上,宋軍大多數情況都要以步兵對戰騎兵。

本就先天兵種劣勢,這要是裝備、武藝再不好,那就隻能被屠殺了,所以,包拯覺得習武之風漸起是一件好事,是有他的道理的。

江湖火拚能死多少人?

大宋律法也就在那裡,殺人償命,所以,大家動手都會留有餘地,武風濃厚之後,大宋的精銳兵源多了。

江湖鬨事死的那點人,不說打勝仗,敗的不那麼慘,就全部補回來了。

想明白這些,蘇彧鬆了口氣,說道:“原來如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