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馬車也不可浪費。
他牽著張大人的馬與他走到得門口,見著家裡的車馬在街前停著,便引了張大人過去,吩咐道:“將張大人送回家,我晚上要去宋家赴約,你代我和祖父說一聲罷。”
那車夫慌忙叫道:“三爺,老太爺是派小的來接你……”
話未說完,桓淩已撥轉馬頭,瀟灑地打馬踏向長街深處。那車夫想追上他,又不敢扔下眼前這位大老爺不管,隻得先把張給事中送到家,回去跟將事報給管家。
三爺不知從哪兒找來的馬,還扔了個上司叫他送,他做下人的也管不住他。
桓侍郎聽了管家稟報,冷哼一聲,擺了擺手:“罷了,他主意大了,連我也管不住他,何況一個車夫!”
他卻也不好派人把桓淩叫回來,便叫人在院中點上燈燭,坐等他回家。
直到二更過後,桓淩才夾著一匹大紅湖絲綢緞回來。進門便見家裡燈火通明,嚴陣以對,管家桓知福走上前道:“老太爺今日心中有事,桓三爺進去便先賠個禮吧,莫叫他老人家生氣。”
桓淩點了點頭,夾著綢緞就往主院走,知福想替他拿著,他搖頭道:“這是宮裡賜的東西,我親自拿著才顯誠意。”
這合是宋時從宮裡得的賞賜之一。
他拿了東西還沒到家,就把這些東西該送誰都安排到了:那身官袍他自己留下;禦酒藏到窖裡等著爹回來一家人喝;幾匹絲綢給他娘、姨娘和嫂子們分了做衣裳;兩位兄長一人一朵金花留念;銀錠打成銀錁子給侄子們壓腰。
他兄長們本不好意思要他的東西,他卻一定要分,要讓家人都沾上皇家的喜氣,兩位兄長卻之不過,便取了金花,又商量著要給桓淩一份作謝禮。
於是晚上他吃過酒宴,將要回家時,宋曉便挑了最好的一匹綢親手送給他,感激他這些年在福建照顧宋家父子、教宋時念書、幫他辦講學會……
他醉意朦朧地說:“你是閣老府的公子,見識多了宮裡的東西,自是不稀罕。可這上賜的綢緞是我家難得的珍惜之物,唯將此物送你才能略表心意。”
禦酒雖好,桓淩卻是時常出入他們家的,到時候在家宴上便喝到了,還是這綢緞更適合作謝禮。
宋時本來想挑件青緞子給他,可這兩年蘇州名士的衣著已興到京裡,時興的是大紅、紫紅的鮮豔衣料,青色稍顯過時,又怎麼能當謝禮送人?
兩個哥哥做主,揀了匹又濃又正的大紅綢緞給他。
桓淩夾著紅綢到堂上,他祖父自然看得不順眼,叫他把宋家拿來的東西扔下。他雙手捧著綢緞,笑道:“這是禦賜的東西,怎能不恭敬?請祖父稍待,孫兒將這匹綢緞收好便來領責罰。”
綢緞算什麼,宮裡賜的東西算什麼,他們桓家得的少麼?周王妃難道賜不下來麼!
桓侍郎怒其不爭地說:“我桓家是造了什麼孽,你這孩子竟一心想著個男人,一匹宮緞就當好東西了!你也不想想,若有人知道你看上退了親的妹婿,咱們家上下如何做人,你妹妹在宮中會不會受人非議?”
原本桓王妃的處境就夠艱難的了,自家哥哥再與她前未婚夫傳出什麼“佳話”,可不叫她受人嘲笑?
上回大兒媳到宮中,桓王妃便在她麵前訴苦許久,說是周王對宋時頗有興趣,還想借來桓家的機會召見宋時。這前未婚夫與丈夫見麵,她隻消想一想就羞愧無地,深宮中又無可以交心的人,每日都鬱鬱難安。
桓侍郎不住地數落他,桓淩隻是抱著綢緞靜聽,聽他罵累了才輕輕地笑了一下:“祖父放心,時官兒還未許我什麼,我本就不打算與外人說。元娘那裡我會去請伯母勸解,她如今得償所願做了王妃,就該儘王妃本份,以周王為重。時官兒與她的婚事早已了斷,元娘也不該再想著他了。”
他轉天便到內院求見伯母,請她進宮替妹妹開解心事;而另一邊宋時也背著人偷偷找到了資深斷袖趙書生,向他請教感情問題。
本朝的斷袖青年,到底為何喜歡男人呢?
趙書生用一種近乎震驚地眼神看著他:“宋兄不是絕不好男色嗎,怎麼如今……是看上了哪家的……”
難不城是京城的男娼比他們福建的好?
也不能啊,他倒聽說過京郊有男娼做半掩門的買賣,但也沒有少笙當年那樣堪當行頭的絕色,又不像蘇州小倌兒似的會唱戲,都隻能說是平平啊。
宋時嚴肅莊重地說:“趙兄過慮了,我隻是感於世風如此,問問你一般人為何喜歡,沒有自己要包占誰的念頭。你不須疑心,我何必騙你?曆代以來才子名妓都是風流佳話,本朝南風也不減南宋,難不成我家裡養幾個男娼還是說不出口的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