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1 / 2)

漢中府不愧是陝西有數的富裕繁華之所, 越近碼頭, 水麵上的船隻熙攘, 聲音越發嘈雜熱鬨。碼頭上人來車往, 貨物流水價從停泊的大船上運上運下, 聲音沸揚, 一派繁榮景象。

楊大人所乘的船泊入港口,從船上搭了跳版到碼頭上,客人們便收拾行李依次下船。

他年紀雖大了幾歲, 卻身輕如燕, 踏上跳板幾步就走到碼頭上, 反而隨行的師爺與挑著行李的軍士們都走得顫巍巍,不敢快步,叫他遠遠地落在後頭。

他大步流星踏上港口堅實的土地, 下意識地看向西北煙起之地,而後環顧四周情景。

也還不到兩個月沒見, 這碼頭好像又比他上回所見繁華了些:碼頭附近從前那些衣衫襤褸的乞兒仿佛見不著了。原先到處是為了搶活計廝爭得麵紅耳赤、乃至要動手的力夫,滿麵塵灰麻木等著活計的腳夫, 如今看著似乎人人都在乾著什麼活計,少見有為此爭搶打架的了。

他離開不過短短一兩個月的光景,這座碼頭怎麼會有這麼大變化?

他往那裡站定, 四下打量的模樣, 一看就像是外地人。立刻就有些往酒樓客棧拉客人的閒漢上來問他要不要打尖、住店, 需不需要雇腳力、租滑杆、轎子、馬車。

隨侍楊大人的家人、士兵都沒跟上來,他索性也放下身段, 親自問這漢子:“我今日乘船從沔江過來,看見那邊數十裡外有一片作坊,說是本地知府建的‘漢江經濟中心’,那是什麼地方?”

那閒漢也看向上遊方向,笑著說:“那是我們大人收容留民的地方。就四月間建起來的,也沒多久,如今日夜碾石燒窯,據說燒的還都是給王爺修房子的灰、炭,弄好的流水價往城裡送。那些流民在園子裡乾活,按時給三頓吃食,還給衣裳頭巾,倒強我們這些本地百姓,在碼頭上苦掙一天,也未必掙得齊衣食呢!”

楊大人詫異道:“那園子裡能容下多少人,一天燒多少灰?憑些灰炭之類,也供不起這麼多人生活吧?難不成他自己供養著流民?”

那閒漢搖了搖頭,撇著嘴說:“老先生看著也像個讀過書的處士,怎麼還不及我們百姓明白?咱們大老爺是京裡翰林院出來的高官,考中了三元及第,見過皇上的人物,他做官能和一般的官人一樣嗎?反正他就是有這本事……”

他不僅肯養一園子外地逃來的流民,還不肯叫那些流民下死力氣乾活,特地讓人在園中立了漏壺計時,好叫他們按時做按時歇呢。

聽那些流民說,這位大人還曾親手試乾過流民的活計,親自教他們怎麼乾活省力、乾到多累時應當休息。那些流民吃的又飽,乾活也不甚累,在園區裡又有房子可住,本地窮苦百姓都不及他們過得好了!

他越說越神奇,楊大人聽著直如話本故事一樣。

堂堂狀元之身、翰林編修、漢中知府……親手乾些流民苦力乾的活計?他做了快三十年官,將這陝西諸府將將走遍,也從未見過天下有這樣的官員,有這樣的讀書人。

楊侍郎輕嗤一聲,也不與那閒漢爭辯,隻問:“你從何處知道這些的?難不成你也曾到經濟園中做過工?”

那閒漢竟沒被他問住,反倒挺了挺胸,麵有得色地說:“小的雖沒進去過,家裡卻有個兄弟在那園子外頭賣醬菜,那些流民出來買他的菜時親口說的!”

不是說宋知府供他們衣食麼,那園子裡的流民也出來買東西?

閒漢笑道:“那裡幾百口人做事吃飯,還有妻兒老小在左近蓋了房子住,什麼東西不要買?原先隻在楊莊、劉莊等幾處鄉裡賣雜貨的貨郎如今都愛往那邊跑,有時還能收著宋大人給園子裡力夫置辦的大花頭巾呢。”

楊大人猜不到花頭巾有什麼用,卻能想到流民能出來買東西,那園子定然就不像尋常名家園林那麼嚴密,要去看看也方便。

他的師爺心驚膽戰地叫人從船頭扶上碼頭,穿過喧嚷人群找著大人的時候,便聽他說:“先找客棧把行李放下,子豐陪我去那漢中經濟園看一眼。”

碼頭附近沒有驛站,楊大人上回過來時就住過一間福興客棧,這回照舊定那處的房子,先叫人把行李安頓下去,他們兩人……再帶幾個軍士,到那園區裡看看。

其實那裡有人做工、賣東西,倒不是什麼危險地方,如今又還未過午,天色正明,他與師爺兩人過去本來也可以。不過因他身上帶著關防、路引,丟了可是要命的事,還是多帶些人更安心些。

他索性就要那閒漢替他們雇車,一行四人乘著輛隻覆了層青油頂蓬的雙輪小馬車,搖搖晃晃駛向山中。

路上倒還看見有連頂都不帶的平板車,上頭圍坐著一圈人,當中堆著各色筐籠,有的上頭微微冒著白色煙氣,濃濃的鹹香隨著白氣冒出,被風帶向他們這方向。

師爺剛從船上搖下來,時近中午,聞見這香氣倒有些餓了,精神微微振奮,問那車夫:“這些人便是去經濟園賣吃食的?”

那輛車上的小販主動答應:“聽幾位口音像是外地來的客人,是聽說了我們漢中府經濟中心的名聲來的?我看你們是讀書人打扮,莫不是想投靠我們大老爺和桓老大人,在書院裡當個先生?”

要是給他們府尊大人教書的,那他就白送個饃給兩位先生,再厚厚塗上一層大醬,不要錢。

百姓如此純樸,白麵饃香氣撲鼻,江師爺不忍辜負,摸向錢袋,打算問他買幾個吃。

楊大人聽到“書院”兩字,格外上心,主動問了一聲:“這裡離城這麼遠,又是流……工匠往來之地,怎麼偏要在此建書院?可是宋大人親自操持的?”

賣饃的收了江師爺的銀子,態度越發好,一麵厚厚地給他塗上帶著碎肉塊的醬汁,一麵應道:“正是我們大老爺挑的地方。聽說是大老爺和桓禦史他老人家在那經濟園奠基時親口說的,我們府裡大戶都聽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