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忙拍了拍車窗,喚人去後頭招呼一聲:“那可也是宋先生的試驗田?咱們下去看看吧。”
後麵的楊大人也看見了那片試驗田,正問宋時提出同樣的要求。
領導要乾什麼,做下屬的哪有不答應的?何況不等他說話,車隊已經按著周王的吩咐轉向田間了。
到了地頭,宋時便扶著桓淩的手先行下車,踩著地麵有些泥濘、高低不平,怕他跳下來崴腳,便張開手接他,想讓他跳進自己懷裡。
桓淩貓在車廂門口,不跳怕傷他自尊,跳又怕自己丟臉,環顧四周一圈,見那些差役硬是搬著矮凳在旁邊圍觀,不曉得避個嫌,隻得一手摸著車廂邊,一手伸過去,口中客氣地說:“宋知府扶我一扶。”
說著便握住宋時伸在空中的右手,輕身一縱,落到地麵上。
這稻田是大水漫灌出來的,連田埂間的小路都是軟的,他一落地半個鞋跟埋進土裡,抓著宋時的手晃了晃才穩住身形,把鞋底從泥土裡拔了出來。
這地麵可不好往下跳,楊大人年紀大了,下來還是用矮凳墊墊腳吧。
他讓開車門,體貼地安排人給楊大人和周王、兩位長史搬凳子。楊榮踏著矮凳走下來,感受著腳下柔軟泥濘的土地,也不禁想勸他們一句——
你們雖然年輕,但下車也墊個腳凳不好嗎?還要以手相扶,宋大人那手臂都伸到車邊了,你要扶他還得拉過他的手來,一手扶著車壁側身跳下去,多不方便。
他感歎這些年輕人一味炫耀身手,不知道給自己尋方便,前頭車裡下來的周王卻已迫不急待地要到近處看稻田,招呼他們一聲:“楊大人,此處又是一片試驗田,咱們且先看看牌子上怎麼寫的。”
這田裡可不比隻有一人推車車水的大豆田,周圍幾處田裡都有農戶忙活。試驗田裡的農戶更是地主特為宋大人安排的莊稼把勢,見麵便認出宋、桓兩位大人,抓著一把雜草便要上來叩頭。
宋時連忙擺手:“你慢些兒走,咱們這田裡插禾插得緊密,怕你走不慣,踩著禾苗。”
那老農連忙放緩腳步,踢著苗間土地走了上來。
隨著他的步伐,一道道漣漪在水中劃開,似乎還有小魚在他腳邊露頭,搖頭擺尾一陣後又遊回了稻田。
周王“咦”了一聲,指著禾田道:“這田裡還有魚?怎麼,是溪水裡帶進去的麼?”
不,是特地在這稻田裡放養的小魚苗。這種水稻稻杆粗壯,經得起魚啄,到割稻時魚也大了,一起撈出來賣了,稻農收入就能高些。這些魚還能吃水裡的螞蝗、孑孓之類,稻田能少生蟲害。
反正現在還沒製出氮肥來,這片稻田裡施的全是有機肥,頂多底肥裡摻些磷塊岩粉,不怕化肥汙染,養魚又不耽擱施藥,有益無害。
他從容解釋道:“下官在不同環境、土質的地方都要開辟試驗田,針對土地、糧食品種不同配比不同的肥料和栽植手法。這片稻田所種的是莖杆粗壯的矮種粳稻,可以放魚,換成細杆的就不能兼養魚。不同種水稻栽植和肥料配方不同,而旱田中種的那種大豆又與水稻不同,彆處還有種油菜、瓜茄的,又有彆的配方……”
一田一方,就為試出最高產的配比。
其實稻田才是他準備最多的試驗田,畢竟朝廷收糧都是收水稻,市場上糧價最高的也是水稻,水稻就是他們府裡的命脈。隻要水稻畝產能達到五百斤,漢中府的經濟民生就穩了,甚至可以抽出部分農門專門從事重工業生產。
這在不懂行的周王聽來,隻覺得肯定是高產,值得高興,而在懂行的人聽來,實在就像天方夜譚一般了。
漢中雖然是溫暖濕潤的盆地地形,但內陸地方究竟比不了江南、湖廣魚米之鄉,一年平均也就產兩石,也就是三百斤糧,若能產到五百斤……
楊大人怔怔看著他的臉,企圖從他臉上看出這是真話還是他在做夢,跟車的差役們都忍不住叫了幾聲大人,想問問大人說的是真是假。兩位長史也是有常識的人,連連搖頭,對周王說:“宋大人這話說得也未免太高了,哪有稻子畝產能到五百斤的?有三四百斤就算極高的了。”
連四百斤的他們也沒親眼見過!
南方畝產高,那是一年兩熟、三熟之故,卻不是一茬稻就能收到五百斤!
麵對眾人質疑的目光,宋時不過矜持一笑。桓淩袖手站在農田旁,心中潛湧著驕傲,替他回應眾人:“此事能不能成,不在咱們眼下信或不信,須待秋收再看。若是不成,便是宋大人白折騰一回,擾了百姓耕作,我們兩人願掏出俸祿彌補這些借地做試驗田的人家。可若是成了,三位大人又當如何?”
若真能成,這豈不是利在蒼生的大計……
楊大人心潮澎湃,當即應道:“那本官就替宋大人上書禦前,求聖上將大人重調回京城!”
不,調回京裡就不用了!他好容易才調出來跟桓小師兄一個地方辦公呢!
宋時氣都來不及喘,急忙攔了他一攔:“大人言重了!我到漢中是聖上安排,咱們做臣子的怎敢左右上意?我們的意思是,到時候請楊大人與兩位長史各做一篇文章,幫我推薦科……下官總結的種田經驗手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