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2 / 2)

可惜他不能親眼見著宋大人那試驗田的水稻長成什麼樣了。

他與眾人執手分彆時,握著宋時的手說:“漢中府有宋大人在,本官無甚可擔心的,隻是惦記著你那水稻。來日你那水稻結穗豐收,可要寫信告知本官。”

宋時含笑答應著:“楊大人放心。如今那片稻子才長定了第四葉長,這種粳稻再生四片葉才會結穗,到時候下官自有書信送至省城。還望大人往後莫嫌下官書信太勤,淨寫些瑣碎事才好。”

事關糧食,還怕什麼瑣碎?他竟恨不能讓宋時把那些試驗田裡的情形一一寫下來給他呢。

楊榮微微頷首,隻道:“你那經濟園區、試驗田間的事,無論大小都可隨時寫信給本官。此事關著咱們一省乃至天下糧食大計,若能成就這番功績,可謂利在天下,此外都不算大事。”

說完這個,又細細叮囑了桓僉憲和右長史司馬大人幾句,叫他們一路上千萬保護好周王。他們都是周王身邊的人,自然知道輕重,都鄭重地答應了,謝過楊大人關懷之意,目送他們一行上船離開。

送彆的情形回去後自有司馬長史向周王秉報,桓淩卻有些事要與漢中知府宋大人說,便與他在王府前分道而行,跟宋時一道回了漢中府衙。

沒去二堂議事,而是公然進了知府大人所居的後院。

因為他想說的也並不隻是公事,還兼著要訴訴即將離開漢中,舍不得宋知府分彆的心情。

他們兩人才見麵沒兩個月,這回分彆卻要小半年,甚至十月都回不來,不能陪他辦書院,甚至不能陪他一道講學了。桓淩憶起舊日在福建講學的情形,不禁有些歉然:“從你中試之後,咱們就沒再辦過講學大會,原以為今年收稻之後便能陪著你講一聲,看來又要推遲。不過明年……”

宋時豎起食指,按在他嘴間:“不用許諾,咱們來漢中之前不就知道你是要為周王做向導,領他巡查九邊的?就是周王不巡,你做禦史的也得領這個本份,我既然當了你的家屬,難道不支持你工作?”

桓淩被他一根手指頭點住,就跟點了穴一樣,乖順可憐地站在他麵前,輕輕“嗯”了一聲,認真聽他說話。

宋時最受不得他這副神氣,憐惜地說:“淩哥兒乖,你先坐下。彆怕,不就是陪王爺出差,當個向導嗎?你宋哥有經驗,都給你準備著呢,你坐坐,我給你拿東西。”

前半個月他那耐火爐組裝起來,剛燒出那麼幾爐耐火石英玻璃,頭一件事就是給他弄裝備。

石英玻璃比普通玻璃硬0.5級,更通透純淨,沒有雜色。尋玉匠用解玉砂細細打磨成兩片凹凸透鏡,對好焦距,再用木杆包銅口的杆子裝起來,就是一個單筒望遠鏡。

到城外荒郊野嶺的地方,路上先叫人站在車頂看看周圍動靜,有無埋伏,以防遇上馬賊之類。

光這望遠鏡他就叫人做了十支,還有比望遠鏡更短小,玻璃麵上預先畫好十字準星的瞄準鏡。

槍是桓淩從王府借來的槍,他比量著寬窄讓匠人用心打造,裝在槍身上的。因這個技術難度比望遠鏡還高了點,做出來的也隻有五支,都已裝在桓淩借來的、王府親衛的好槍上,他都親手試用過來,算出了該如何瞄準校正。

反正肯定是要給桓淩留一支,彆的再給周王的護衛分。

除此之外,他還讓人用雜色的普通平板玻璃做了墨鏡,白天日光灼烈時,戴著墨鏡趕路,怎麼也能稍稍保護視力。

還有貂……去東北哪能不穿貂?貂皮大衣定做起來,貂皮手筒定做起來,縫貂皮的羊毛手套定做起來,線織秋褲、羊毛褲、棉褲、皮褲、羊毛氈襪、大皮靴子都定做起來!

甭追求風度,做什麼鬥篷啦、披風啦,就軍用大棉襖的形製最好。還有大皮帽子、口罩,靴子也要有防水台、小高跟的,下雨、下小雪時不容易沾水。當然,要是趕上東北那種沒到大腿的雪,穿什麼也就都不管用了,還是買個雪撬,體驗一把狗拉雪撬的民族風情遊吧。

這些衣服立刻就得訂做,不光他們小桓哥兒,還得給周王和兩位長史也做一套。

他們皇子啊、讀書人的身嬌肉貴,哪兒挨得了東北西北這樣的寒凍天氣?大家都不要講究穿得好看不好看,零下十幾度、幾十度的時候能保暖才最重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