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學生能跟著宋大人讀書、操持實務,實乃三生有幸。
“可惜下官等身負皇命,不能將家中子侄帶來,如若不然……”戶部何員外郎攥起空拳在掌上擊了一記,恨自家子弟錯失了台上那位舉子一般的曆練機會。
他身邊的白員外郎卻在衣袖掩飾下捅了他一下,回眸問道“何兄可還記得,咱們便是跟宋大人來讀書的?”不用惦記子侄,聽宋大人講學也好、隨他下鄉種田也好、寫文章、上台講學也好……都是他們這些做人叔伯的該受的。
何員外呼吸猛地一窒,回看宋時,忽然意識到將來在鄉間登台講怎麼分辨稻葉,怎麼按時施肥的就要是他們自己了。
分明看著人家做時,都知道是該做之事,於自知、於家國皆有好處,怎麼輪到自己頭上就覺得……這般羞臊呢?
他揉了揉微燙的臉,替所有同僚問了一句“我等往後也要隨宋大人到田間觀水稻、寫小論……這般上台講學麼?”
自然不必。
宋時笑吟吟地說“咱們種的是晚稻,五月才插禾,如今才剛正月十五——”
這麼說來,上半年不用插禾種稻,就隻看看書、背記肥料的配方麼?
宋時迎著他求知若渴的眼神道“現在是冬小麥越冬的時候,諸位大人隨下官到田間實踐時,得把禾稻改成小麥。”去年他來到漢中時,小麥都快收割了,他那經濟園區沒建起來前又產不出肥料,沒怎麼照管麥田,這回正好從頭開始。
他憶起周王當日就曾親去看過水旱兩片田地,想來對農事十分上心,便主動問道“這些小麥正是種在去年殿下看過的稻田裡。下官看漢中氣候溫和,光照時間長,收稻後足可以在原田裡再種得一茬麥。”
本地百姓不搞稻麥輪栽,概是因土地肥力不夠,種一茬莊稼後最好改種豆料、蔬菜、牧草休養地力。而今他搞出了硫酸銨,又有偏堿性的磷塊岩粉中和酸性,再搭上草木灰提煉的碳酸鉀,完全可以補得足一年兩熟的肥力。
周王聽得十分意動,簡直想立刻去看。但想起上回看的那片試驗田在城北,坐車走這麼遠的小路實在顛簸得難受,猶豫了一下,還是擺了擺手“太遠了,下回再說吧。卻不知宋先生怎麼修的那種極平的灰色石子路?若到處都是那種路就好了。”
宋時點了點頭,解釋道“那是叫人從外地煤礦買來的煤膏,澆在夯實的路麵上,再灑上石子,以石滾來回碾平,就是平坦大道了。煤膏價錢有些貴,故此隻鋪了漢中經濟園到碼頭、學校和城裡的三段路。”
要致富,先修路,有結實的路麵才能方便省錢的運進原材料,運出產品,不然生產出來運不出去,豈不白做了?
周王算了算眼前神廟離著漢中經濟園的路程,當場斷了回去走柏油路的念頭,把參觀麥田之事往後拖了拖。
還是先看三下鄉吧。
龐舉子講學結束,下去之後,卻不是讀書人再上來演講,而是那位飾演嶽飛的白袍小將再度上台,手提花槍,上台演一番槍法。過不久又有幾名穿藍色緊身衣的人上場將他圍在當中,手中同樣提著纓槍,上台來與他擲槍、交手,打得又熱鬨又新鮮。
那小將邊打邊唱,原來是嶽飛投軍已經過了數年,開始領兵抗擊金軍了。
這一場雖然唱腔唱詞不及嶽母刺字,更不如其故事知名,但戲台上人動作、情態、身段皆好,打得引人入勝,台下看戲的自是全情投入,不顧其他。
就連兩位嫌廣告太硬的庶吉士也望了之前還插播過一段硬廣,專心致致地看著這段全新的打戲,掌聲、喝彩聲竟要比後頭的鄉民更響了。
幾人連連拍掌,重重誇道“宋大人從哪裡請的神仙一般的戲班,打得恁般好看!尋常雜劇、南曲裡都少見這樣的打戲!”
不不不,這個不是戲班好,主要是他借鑒了一下後世發展完善的京劇武戲模式,應該說是站在後人的肩膀上了。幸好大鄭藝人的平均素養高,唱戲的會武打工夫,練武賣藝的能串場上戲台,才排出了這麼一版讓人滿意的《嶽飛全傳》。
這一場打戲太過精彩,他甚至都沒舍得在戲間插廣告,而是直接進入捉拿兀術一段,演儘了嶽飛鋪滿勝利光彩的名將之路。
前宋有嶽飛保家衛國,如今他們大鄭也該有這樣從農家子崛起的良將,守穩九邊土地,保得關內寸土不失,百姓不受韃靼侵襲擄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