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模式是和分級診療相呼應的,確立的是最頂尖醫療要為患者做最後的兜底,門檻必然要夠高不能浪費寶貴資源。
取到病人病曆謝婉瑩醫生翻開第一頁,病人過往病史寫的病人主要症狀是消化道疾病。
就此消化內科組的薑醫生與普外一科的趙醫生走上來作為這病人的主問診醫生。
第一個病人之所以需要聯合門診是由於除了常年被消化道疾病所困撓,有貧血營養不良甚至眼睛出現問題等其它毛病。
之前被謝醫生考題虐過一遍的眾位專家團醫生們,這回很快學乖,拿起工具思維導圖進行現場病例分析。
邱醫生在專家組中屬最年輕,由他負責寫小白板記錄大家的思路。
病人症狀:曾經便血,有消化道出血史,查過胃鏡,隻有胃炎。消化道出血引起貧血算是常見因果關係,這裡要值得警惕的是,消化道出血量不多,和患者貧血程度不相符。
各科室專家紛紛獻策。
血液科: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是否存在血液病。
營養科:要辨彆清楚是血液病或是純粹的營養不足導致的貧血。
眼科:病人的視物不清要分辨是單獨眼疾或是與其它專科病有關,可以做專項的眼科檢查。
耳鼻喉科:對於患者耳鳴頭暈的事兒要與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再商量下。
神經內科:鑒於這病人年齡介於更年期,耳鳴有可能傾向於耳鼻喉科耳石症。
邱醫生記錄到這,眾專家組成員:哦,更年期患者——
以上各科室醫生們的思維,可見有時候不是專科病能被專科醫生看出來,經常被患者跑錯科室求醫的科室醫生反而能更快看出來,充分詮釋出醫生一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