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輝醫生重申謝醫生說的這種治法他們方澤沒試過,於是現場請教同行心血管科林醫生申醫生:“你們醫院做過類似病例嗎?”
林晨容醫生隻得跟著看向申友煥醫生,誰都知道國協心血管內科介入術比不上國陟的。
申友煥醫生當即拋一個斜目給這兩人:你們問的不是廢話嗎?想想國陟是專科醫院,沒有腦科的,哪有可能在國陟進行什麼心腦同治。
至於謝師妹說出這建議要先想到她在國內醫學界首都醫學圈裡首提倡的多學科診療中心概念,並且新區在國協已經試運行。
她是多學科診療中心的領導,提出這樣聯合科室學術建議太正常了。
這樣說來,不是國協的小地方怎能做這樣聯合兩科室的介入手術是不是?
眾目望過去謝醫生,謝醫生莫非沒考慮過基層醫院的現狀?明明之前謝醫生說的話很懂向副院長他們的。
對此謝婉瑩醫生很有把握,一言指出:“向副院長他們成立的是介入科。”
再次要誇誇向副院長他們因地製宜,做的很好,能想到從比較容易上手能解決病人問題的新技術下手,因此集中醫院內部稀罕的技術骨乾成立介入科。
向副院長表明的這個目標,在重生的謝婉瑩醫生看來是切實可行的。
很多基層醫院後來證實成立介入科或介入中心,比起實力雄厚的大醫院成立大專科中心容易多了,反正他們不貪心隻想解決常見病。
常見病特征在於診療過程有著大量的臨床病例和臨床醫生進行學術積累,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診療規範和操作流程。這樣的話,基層醫院從上級醫院繼承技術變成有路可循,完全可以做到標準技術向基層醫院複製推廣,技術隔閡低,成效卓著。
隻有常見病中常規診療手段解決不了的疑難病例需向上級醫院轉運,而不是大病病患。
等同於說介入科與國協多學科診療中心新區看似有相似之處,實則完全不一樣。
小地方介入科是利用僅有的人才多用,不是國協的專家大佬集合攻關疑難症。
申師兄你想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