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關鍵找誰(1 / 2)

對於方教授以上的說明,傅昕恒醫生必定是聽過的,不作聲相當於是讚同的態度。

如此說法,麵前這個病人是屬於上述情況中不幸群體中的一位。

下麵的住院醫生把病人病曆送過來。傅昕恒醫生已大致了解過,把病曆先遞交給了謝下屬瀏覽。

這邊方教授繼續在口頭上介紹病人就醫的一些情況。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寫在病曆的,不是因為能不能寫的問題,而是病曆有病曆書寫的規定,無關的事是不能寫進病曆中。

根據病曆中對病人以往病史的回顧,這位病人年紀五十多歲了,男性,在十多年前因心臟病已在國西醫院做過二尖瓣機械置換術。

方教授說:“當年給他做手術的是我們心外科著名的外科主任劉主任,現在他已退休。當年的手術是很成功的。”

手術成功定論是不會有錯的,表現在病人術後病情好轉到能持續將近十年以上。

很多手術並不能叫做治愈,這和外行人理想中認為的外科手術是大刀闊斧因此能根治人體病源的想法大相徑庭。

外科手術在普通人內心裡的好印象是存在於內科療效失效的基礎上,一旦外科一樣不見效一樣是被百姓吐槽到要死的。

“當年早知道不做這個手術”這類患者吐槽語經常能在民間聽見,算是外科醫學界一個眾所周知的無語汙點。

事實上醫學上很多措施能讓人類繼續苟活著,人類都是需要感天謝地醫學了。

醫學真不是神學,真的不神,而且很多時候必然要被吐槽其無用。

好在大多數病人最終能理解這點,回頭根據醫生交代的有症狀再來重新求醫積極做後續治療。

對於機械瓣的毛病,以前有案例講過,感覺貌似生物瓣要好很多。當前病人犯的毛病,應該說是否和機械瓣生物瓣或和現在介入手術能做的介入瓣沒區彆,都能發生的一種換瓣術後並發症:心臟瓣周漏。

瓣周漏真心是太常見了,一提起心臟科的人都懂,發生的比例在國外統計數據中表明能達到手術病人中的百分之十幾。

如果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再來個更詳細的數字說明,如國外某國每年換瓣手術病人總數是六萬人,百分之十幾是近一萬人有這個並發症。

這個數字換在國內必定是不得了。因國內伴隨醫學技術提高,發現並且能做手術治療的患者總數提高,國內會發生這種並發症的數量隻增不減。

聽來很恐怖的數字,為什麼醫學圈外外界所聞極少。

這要說到瓣周漏的分型,瓣周漏分為大中小型以及單個多發類型。

根據瓣周漏的定義:瓣周漏是指心臟人工瓣膜四周出現的異常通道,讓人工瓣膜關閉瓣膜後心臟內血液繼續通過異常通道逆行返流,最終可能讓人工瓣膜的功用失效繼而引發患者心衰溶血甚至猝死等嚴重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