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華明指著於學賢說的話,“我是他這個意思。我沒說一定不給我孫子做手術。隻是他現階段沒到手術指征。”
關於趙兆偉這個病例到沒到手術體征的問題仿佛陷入了一種羅生門的狀態,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這種是否采取更激進醫療措施的兩難局麵在臨床上十分常見。
譬如說,醫生常會對患者說一句話:你這個情況,要手術可以,要不手術先吃一段時間的藥看看也可以。
主要原因是這患者的狀況處於不急,可手術也可以不馬上手術的狀態。在這樣的情形下,一般醫生會采取的策略,基本是上麵那句話。
因為患者會比較的,比較另一個一樣疾病的患者,人家打了針吃了藥好了,你非要讓我做手術,你醫生是不是要坑我了。
臨床上真有同種疾病,有的打針吃藥就好,有的非得做手術才能解決問題。醫生一想,我不是神仙沒法預計你需要哪種方式解決疾病,那麼等你情況很急了需要手術再說吧。
久而久之,臨床上養成了這種思維模式了。很顯然,何光佑他們之前對趙兆偉采取的保守治療,以及於學賢剛才說的,趙華明為自己孫子想的,全是基於這個慣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