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為了批判他們做的哪裡哪裡錯了嗎?開會檢討是第一,沒錯,第二是要反思和改進。其中,改進方才是目標。好比醫生拿手術刀切瘤目的為了治好病。
“她是想提這樣一個建議,再有這樣的病人,她知道醫生如果和患者之間存在感情的話很難控製住,所以最好是按照標準化的臨床路徑來進行。”曹勇說。
“嗯嗯。”吳院長對謝婉瑩的這個建議非常感興趣,說,“她對臨床路徑好像有深入了解過。”
在座其他醫生記起來,說起對臨床路徑這個東西最熱衷的應屬於吳院長這樣的醫院領導。因為這東西貌似屬於醫院管理這一塊的。
臨床路徑,起始於國外興於國外發達國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借鑒工業化模式對醫療程序進行改革。先進的工廠製造工業業成品是有一條標準化流程去指導產品生產,控製生產質量,適時調整適應變量,總體上采取最優成本方案的。醫療領域一樣在做這樣的嘗試,目標同樣是要給患者提供優質可靠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進行有效的醫療費成本控製。
國內由於現階段醫改遲遲沒進行,有關臨床路徑的理念處於國內學者們尚在研究未到大麵積實踐的階段。
吳院長比底下人清楚這東西,因此一看就知道謝婉瑩對這個東西貌似了解很深,為此他疑問的目光看向曹勇他們幾個:“你們教過她臨床路徑嗎?”
臨床路徑屬於探討階段,在課本上是沒有的,隻有國內外論文有。
曹勇他們均對吳院長搖頭,同時並不奇怪謝婉瑩能知道這個東西。因為她和一般醫學生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她特彆喜歡搜索論文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