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直身體,微微抬頭看天,隨後閉上雙眼,神情莊嚴地宣布道:
“我,埃爾文·德·美蒂奇,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修道會大團長,在此宣布,為了貫徹我主之意誌,為了踐行我主之教誨,為了‘守衛信仰,救助苦難’的誓言,我將卸去騎士團大團長一職,由法蘭西的......”
轟隆!!
話音未落,一陣自海上而來的轟鳴聲席卷而至。
數百道黑影從海霧中齊射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馬耳他島上的數座堡壘要塞飛馳而去。
砰哐!轟轟轟轟!!
港口兩側堡壘的高部瞬間淹沒在一陣灰白色的煙塵之中,緊隨其後的,是無數碎石沙礫如同那漫天的雨點一般沿著高處朝下滾去。
“該死的!”
格羅索瞳孔一震,腦袋飛快地環顧了一圈左右,隨即眼疾手快地一手抓住勞倫斯的衣領,直接拖著勞倫斯跑到二十步開外的一處石樓下。
而勞倫斯被格羅索拖著跑了兩步之後也立即從驚悸中恢複過來,完全信任地跟隨格羅索一起蹲在了石樓的掩護之下。
“什麼情況?”勞倫斯喘著氣問。
“艦炮。”格羅索話語簡短,神情嚴肅,稍稍起身觀察了一番海上的情況,啐了口唾沫罵道:
“絕對是他媽的英國人的艦炮。”
勞倫斯的臉上浮起一絲詫異,但又馬上散去,自言自語道:
“看來那個莫漢上校還是挺有魄力的...”
港口碼頭上也立刻亂成了一片,聽到艦炮的轟鳴聲的瞬間,喬托大教長的反應也不比格羅索慢上多少,他立即用身體護住埃爾文尋找掩護,同時高舉左手的圓盾,防止有落下的小碎石砸中兩人。
很快,就當眾人還在反應之中時,又一輪艦炮的齊射隨聲而至,目標同樣是馬耳他島上幾座顯眼的大型堡壘。
“錯不了,絕對是英國人的艦隊,他們包圍了馬耳他島。”
儘管還沒有在海麵上看到英國艦隊的身影,但是格羅索根據這炮擊的間隔時間和兩次聲音傳來的方位差彆,他還是判斷出這兩次齊射不是出自同一艘戰艦。
“波拿巴閣下!”
喬托大教長護送著埃爾文大團長朝著勞倫斯這裡趕來,弗朗切和塞律裡埃少校也緊隨其後。
幾位核心指揮官隱藏在這座石樓的掩護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嚴肅。
勞倫斯環顧著掃視了一圈港口內的情況,此處建築林立,而且英軍艦炮瞄準的目標並非此處,因此這幾輪炮擊下來並沒有給港口內的士兵和騎士們造成太大影響,隻有極個彆士兵不幸地被飛濺的碎石所擊傷。
塞律裡埃少校緊緊咬著牙,望著海麵濃霧中不斷閃現的炮火,恨聲說道:
“這些檸檬佬是瘋了嗎!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島上有法蘭西軍隊的駐守。”
“應該是想一不做二不休吧。”勞倫斯的表情中沒有流露出太多的個人情緒,但他此刻也不禁將手握在了腰間的佩刀上,知道這馬耳他島上恐怕要再多出一場血戰了。
喬托大教長凝望著海麵,冷靜地為眾人分析道:
“英國佬必然是想在火力掩護下再次強行登島,而馬耳他上最合適登陸的位置也就是麵前的瓦萊塔港,我們必須將兵力都集中布置在港口周邊以應對英國人的衝擊。”
勞倫斯讚認可地看了看喬托,不免向他投去讚賞的眼光,沒想到這位大教長能夠如此之
快地冷靜下來,並利用他對馬耳他地形的熟悉迅速擬定了防守計劃。
塞律裡埃少校也在短暫迅速的思考後讚同了這項布置,如今再想利用馬耳他堡壘群防守住英軍進攻已經不太現實了,在一整個英國分艦隊的艦炮火力之下,那些修建於兩三百年前甚至於更早的堡壘群想必是不可能支撐太久的。
倒不如將兵力集中在港口周圍,趁著英軍搶灘登陸建立臨時據點之前就將他們推下海去。
得到勞倫斯和塞律裡埃少校的首肯之後,喬托大教長的決策也立刻成為一道命令開始向士兵和騎士們傳達。
很快,兩千名法蘭西士兵便以連隊為單位分散部署在瓦萊塔港的碼頭上,用來抵禦英國水兵試圖搶灘的直接衝擊,一千名科西嘉國防軍士兵則是作為後備隊,隨時準備機動轉移至英軍重點進攻的地帶進行補充防禦。
而騎士們由於具有出色的單兵作戰能力,並且他們對於城市的地理環境也十分熟悉,喬托大教長便命令一部分騎士作為散兵補充到最前線的法軍中輔助防守,騎士團主力則同樣作為後備隊,準備在港口被突破之後將其用於城市巷戰。
就在馬耳他島上的軍隊布置基本完成之時,英國人也開始了他們的行動。
隻見將近二十艘飄揚著米字旗的戰艦整齊地從海霧中緩緩駛出,為首的正是獅鷲分隊旗艦——聖丹尼斯號,它們如同是來自亡界的幽靈船一般,肆無忌憚地靠近著馬耳他島,將雨點般的炮彈全部傾瀉在這座彈丸小島上。
英國人也是料準了馬耳他島上根本沒有足夠的海防火力,所以才會如此大膽地靠近包圍馬耳他島,以提升他們轟炸堡壘群的準確度與效率。
格羅索拔出腰間的水兵短刀,望著海麵上從霧中穿出的如巨獸一般的英軍艦船,迎著風雨和炮火大笑起來:
“他媽的,老子當上水手的時候可沒有想到要和不列顛皇家海軍乾上一場。”
同樣是水手出身的喬托大教長也忍不住笑了兩聲,重重地拍了一把格羅索的肩膀:
“兄弟,你該慶幸你不是在海上和他們乾上了。”
“倒是那些狗娘養的迫不及待地想跑到陸上和我們打起來。”格羅索瞥了喬托一眼,咧嘴笑道。
“那就把他們推回海裡去!”
喬托大教長大吼一聲,揮劍指向海麵,衝著所有的騎士和士兵們怒喊道:
“所有天主教的兄弟們,以牙還牙,以血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