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大唐種田指南 浮雲素 5746 字 9個月前

第二章/2022.5.10

高長鬆家位於高老莊村口,沿著河道往內走能看見連片的麥田。

高老莊的莊是村莊的莊,莊內隻有三十多戶人家,其中大半都姓高,次多人姓於,再往後才是其餘小姓。

高長鬆牽著高香蘭沿河岸走,高香蘭靠內,他走外道,眼下日頭升高,陽光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

高香蘭一點都不鬨騰,她在這條路上走過無數次,午間,她要給在田間勞作的爹送蒸餅。

可真論她跟高長鬆同走卻不常有,非農忙時期,高長鬆都要去隔壁鎮上學,一大清早就出門了,她碰不上。

走著身後遙遙傳來“十二郎”的呼聲,高長鬆立刻回頭,看麵孔黝黑憨笑著的高澈道:“六郎最近可安好?”

高香蘭也嚴肅這一張小臉問候:“晨安。”

高老莊風俗近乎於唐,唐人彼此稱呼往往是姓氏加上排行,這村上但凡是姓高的,都有點曲折的血緣關係,你是我的二表嫂,我是你的三姑奶奶之類,年紀最大的父老家存著族譜,每當有人家添丁,總要往族譜上添筆,村人根據族譜上的前後順序排行。這高澈是高長鬆的鄰居的鄰居,行六,高長鬆跟他同輩,行十二,一般稱十二郎。

高澈此人身量不高,身板卻很壯實,性格憨厚可親。他前年同隔壁村的於四娘成親,去年得了個大胖閨女,因此看高香蘭也喜歡得緊,還專門彎腰跟她打招呼說“晨安”。

等立起來後又向前跨步同高長鬆並行,麵帶擔憂之色道:“十二郎最近可好?”

高長鬆點頭道:“大致已安頓下來,今日終於得空到田上看看。”

高澈這人還是很淳樸的,或者說高老莊整體都民風淳樸,村民沒有壞心,這裡也沒有遊手好閒的人,在高長鬆家驟然蒙難後,他們幾乎是舉全村之力一起幫扶,男的幫忙料理喪事,幫種田地,女的則帶高香蘭她們仨姐妹,怕她們夜裡哭,甚至陪她們睡覺,眼下事情過去,還隔三差五送個雞蛋來給他們補補。

要知道在這年代,雞蛋是很金貴的。

高長鬆說自己好,高澈卻不這麼覺得,他擔憂道:“十二郎何時準備去鄉校?”

他口中的鄉校就是高長鬆求學的地方,高太公為將這兒子培育成才,特意花了一大筆錢送他去讀書。

當然,學校好不到哪裡去,所謂的鄉校就是鄉鎮設立的官辦校,教學質量其實是比較一般的。

高老莊上讀過鄉校的人並不多,一不是每家每戶都願意送兒子去念書的,還有就是有些人讀了,成績卻不怎麼樣,高長鬆因成績好讓高太公在莊內很是長臉。

關於這事,高長鬆卻早有決斷,他說:“蒙大人恩,讀過幾年書,可我自認資質愚鈍,無法更進一步,我本就想同他說明年的束脩不必送去,哪想到有這一遭,眼下我隻想撫養妹妹長大,是不會再去讀書的。”

這裡的“大人”可不是說彆的,唐代民間都稱自己的父親為“大人”。

*

其實,高長鬆在了解了一下成為留學生的概率後就不抱希望了。

烏思藏國雖說每年會派人到大唐當留學生,選中他的概率卻太低太低,要是他沒記錯的話,日本的遣唐使每年也就二三十個,新羅的公費留學生就十個不到。

他其實對烏思藏國的大小沒什麼概念,可最多也就跟新羅半斤沒八兩吧,也就是說全國最多就十個人能當公費留學生去大唐學習,回來當官的。

以他淺薄的思想來看,這十個名額都不夠大官兒子填補的,或許會有民間人脫引而出,可那一定是很有才華的人,他自己在小小的鄉學都不能當第一,更彆說其他了。

更何況,高長鬆對自己吟詩作對的能力一點都沒有信心,他是現代人,又不是中文係的,背的古詩僅限於高考篇目,其中還有大半還給老師了。

他可不覺得這樣的自己能在學霸的海洋中殺出來,當留學生肯定是行不通了。

可惜人與人的想法不能共通,高澈跟高香蘭聽見這話都認為他是因家境驟降,不願給人增負擔,因此不肯讀書了,高澈口笨嘴拙,想要勸卻不知從何說起,高香蘭更是宛若晴天霹靂,整個人都呆住了。

高澈嘴唇開合,像吐泡泡的金魚,最後囁嚅道:“若很是艱難,我與四娘也可出一份力。”

高長鬆卻笑著婉拒道:“我委實不是那塊料,六郎的好意我心領了。”

看高長鬆麵帶灑脫的微笑,高澈未免唏噓,卻因大家都是普通農戶,也說不了如何幫襯,隻想對方的際遇不過是生死有命,自己最多不過晚上給他家送幾枚雞蛋罷了。

兩人寒暄幾句就此彆過,各往田間去了。

*

高香蘭一直悶悶不樂,哪怕風穿過田野撲上她的臉,都沒讓她重展笑顏,她拉著高長鬆的手,亦步亦趨跟著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