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一百十九章(1 / 2)

大唐種田指南 浮雲素 5737 字 8個月前

第一百十九章/2022.9.15

劁豬這門技術,真是古來有之。

最早可追溯至東漢,甚至有人說劁豬脫胎於華佗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外科手術技巧,高長鬆尋思著也沒見華佗騸人啊。

商代甲骨文中也有豬閹割的記錄,甚至《易經》中還有“豶豕之牙吉”這句話。先秦的文字有點佶屈聱牙,翻譯一下就是閹割過的豬,牙雖然很鋒利,性格卻會變得溫順。

這裡有獠牙的豬是黑豬、野豬,現代常見的白種豬是建國後從英國、丹麥引進的,眼下還沒影。

高老莊中養豬的人幾乎沒有,這年頭人吃肉,除了雞鴨魚之外就是羊,豬肉在明代以前都被視為賤肉,吃起來實在是太腥臊了。

沒辦法,哪怕有劁豬之技,卻也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壓根沒人發揚光大,普通百姓都是不知道的。

高長鬆有心打出東坡肉的招牌——穿越古代,若沒有靠後世的美食讓本土居民“虎軀一震”,那簡直對不起他穿越者的身份!

他先用黑豬肉做了,怎麼說呢,如果是吃慣了烤肉與水煮菜的人自然覺得新奇,再加上醬油慢燉勉強遮住了肉臊味,若是初次嘗試,也挺有記憶點的。

問題是,他是吃過店販東坡肉的人啊!在他嘗來,這肉不夠肥、不夠細膩,都說黑豬肉勁道,那是吃慣了白豬!偶爾一次也就罷了,在唐呆了這麼久,高長鬆沒有一天不想念白豬的。

高長鬆幽幽歎了口氣,旅店建得快,立刻劁豬肯定是跟不上了,先就這樣吧。

遂定了一疊小悶罐,專做東坡肉。

至於劁豬的技藝,以高長鬆的生長軌跡來看,他其實接觸不到這事,他勉強搜索自己的記憶,隻記得很小時候,住下鄉下的外公外婆會逮小豬仔養,因一家就養一頭,平日裡就喂些剩飯泔水,逢年過節就把豬給宰了分親戚。

這宰殺也不可能帶小孩子看,那場景未免太血腥,於是他自聽說過些形而上的描述,譬如把毛燙了,還要放血之流。

這些知識對他劁豬是毫無幫助的。

這劁豬其實也不簡單,說就是給豬去勢,下刀的方向、力度,乃至豬的年紀都有講究,高長鬆是個小白,總不能知道這理論就懂了吧?按理說來他自行摸索還需很長時間,期間不知要有多少豬死於他的刀下,不怎麼劃算。

好在高長鬆有金手指,“種田係統”充分詮釋了什麼叫“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它賣不了”,連高達都在貨架上,更彆說區區劁豬技巧了。

高長鬆將劁豬有關的商品分為三等。

最上等不用說,無中生有的經驗書,效果那叫一個好。正如同遊戲中角色學習技能,隻要有足夠的金錢與技能點,便能成為大師。假設說高長鬆買了,他立刻能成為當世一流的劁豬匠。

就是貴,無敵貴,要他的全副身家帶拐彎。

高長鬆現在不用像才穿越一樣扣扣搜搜,也沒寬裕到哪裡去,乾不出這麼豪橫的事,他視線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兩等。

最下等也想得到,不過是視頻與教學書罷了,這就好比《母豬的產後護理》,學完課本你眼睛會了,手還沒學會,要大量豬試錯。

中等是比較合適的,講白了就是一全係模擬器,除了教學外,還可以在空間中模擬劁豬的全過程,練練手,高長鬆立馬拍版買下,並決定最近晚上都不修煉了,加班學劁豬。

……

經過十來個日夜的學習,高長鬆自認掌握了劁豬技巧,可以買小豬仔了。

現代人劁豬,用的都是沒發情過的小公豬,以出生後三到七天為佳。這年紀的小公豬個兒小,恢複得快,閹完後撒點青黴素粉就了事了。

等它長大了再閹,一是死亡率高,二是已經嘗過了發情的滋味,哪怕是閹了都會出現“趴胯”行為,對養殖者來說,溫柔和順的公公豬最好了。

既然要小小豬仔,從山野裡捉就不大可能了,高長鬆隻能物色待產的母豬。這難度還挺高,前頭說唐人養豬沒有雞鴨多,確實如此,高老莊雖有人養豬,卻離下崽十萬八千裡。無奈之下,高長鬆隻能委托相熟的貨郎幫自己看看,隻說若哪有豬下崽,他願上門儘數收取。

最後高長鬆收了十三頭小豬仔,一共六百文。

唐朝成豬價格的波動跟糧食一樣大,現代人窺探唐朝生活,多半是看《太平廣記》,書中關於牛羊馬的記載很多,豬卻少得可憐,隻有寥寥兩條。

其中一條意思是,有一頭豬,商人在潞州花了三百文買,之後又賣給了懷州的一名屠戶,賣了六百文。

這裡的文,肯定是含銅量低的前朝五銖錢,跟開元通寶沒什麼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