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鬆大方道:“沒問題。”
看李林同埋頭苦抄,王四忍不住了:“明知山有虎,為何偏向虎山行?從長安一路到烏斯藏已是不易,何苦往妖怪聚集的地而走?我聽聞唐國安定是因有鼎鎮九州,又有修士降妖除魔,妖怪才不敢隨意吃人。烏斯藏是佛國,修行之人也不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其餘國與西番哈密國肖似,多有妖魔興風作浪,這與山賊一流不可同日而語,哪怕要去也得做好萬全準備,你我二人上路不可啊!”
高長鬆看他說了一大坨話很震驚,在他印象裡,王四郎還挺沉默,人也非常嚴肅,不苟言笑,隻有在喝白酒時才會放鬆眉心,露出舒展之意。這回苦口婆心地勸李林同,怕是他也擔心李林同的安危吧。
這回高長鬆還是支持王四郎的,誰叫李林同作死要走玄奘西行的路線?你又沒有大聖保護,不一棒子打死妖怪,就要被煮成人肉煲吃了!
李林同人還不錯,高長鬆不忍心看他送死。
這李姓郎君是挺惜命的,被勸說兩番後他略顯動搖。
“這……我會細思一番。”他訕訕道,“日頭也不早,今日就不走了罷。”
王四郎沒有不答應的。
進屋前,李林同不忘探頭對高長鬆道:“今日可有鹵肉索餅。”
“自是有的。”
……
在小騷豬變成小香豬後,高長鬆更新了食譜,開始花式作豬肉了。
說是花式,受到調味料種類限製,他能做的真不多。
好消息也是有的,比如他終於能出產穩定的醬油了。
唐代時還沒有醬油這詞彙,可誰都知道,醬油是從醬中發展而來的,這年頭的醬清已經十分接近後世的醬油了,但因發酵黴菌不穩等種種原因,高長鬆這產的醬油味道也不大穩定。最近他嚴格規範了溫度、濕度等等,質量才有所提高。
除了醬油外,他還找到了另一種價廉物美的“香料”,名為“懷角”。
其實就是後世的八角。
這年頭的香料主要是胡椒一類,產自西域,價格與黃金等量,又不是王公貴族,用胡椒做菜太奢侈。
八角就不同了,它香料的作用尚未被發掘,卻已經入藥,未來孫思藐的藥方中甚至會出現“懷角”“大料”等詞,那都是形容八角的。
有八角、有醬油、有肥肥的小豬,鹵肉的要素就有了一半,至於剩下一部分,則是“糖”。
此糖非彼糖,唐代最常見的是“飴糖”,也就是現代口中人所說的麥芽糖。
烏斯藏這多了一種選項,即“石蜜”。
目前“石蜜”還是舶來品,都是從西域來的。
這裡的西域定位很廣,縮小點範圍,主要是印度,也就是天竺產的多,參考正史,唐能自產自銷石蜜還要等到貞觀年後,李世民派人到印度“取經”學習製糖,自那之後,中國才掌握了自產石蜜的技巧。
石蜜是如何來的,簡單說來就是把甘蔗汁熬製或者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得到的晶體,說他是原始蔗糖也不為過。
烏斯藏因為是佛國,種植了不少甘蔗。這年頭佛教跟甘蔗關係頗深,有一門經叫《大日經》上麵就記載了這樣一宗跟甘蔗有關的神話。說印度古代有一仙人名叫瞿曇大仙,有一天他在虛空中行走,他的“二渧之汙”落在地麵上生出了甘蔗,然後不知怎麼的,經過陽光照射,地上又生出了兩個孩子,其中一人就是傳說中的釋伽王。傳說中瞿曇仙人是釋迦種族的祖先,釋伽種也稱為甘蔗種。
甘蔗跟佛教的淵源如此之深,那佛國肯定是要種甘蔗的,高老莊的常見作物沒有甘蔗,卻不是說這附近沒有。最近正好是甘蔗成熟期,古格鎮上已經能買到了。
高長鬆買了一些,悄咪咪研究製糖,他對古法製糖還是有些心得的,更彆說《天工開物》上還教他如何提純。
到石蜜這步不用說,關鍵是接下來的雜質吸附。
感謝《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在用石灰乳法去除雜質後,他所記載的“黃泥水淋法”足以將糖二次提純。
按照書上的說法,隻要用黃泥水把原始糖淋一遍,他就能得到潔白的糖霜的,高長鬆頭一次看的時候大驚失色,覺得“就這?”這麼容易?
可惜的是,在他實驗過程中發現,這樣淋完那還真不能褪色,顯然這是宋應星記載過程中的失誤與錯漏。
好在他買的是經過係統增補的書,火急火燎地試驗後,不意外地失敗了,隨後再往後翻看,發現人家卻是給打好了補丁,真正提純的方法那叫做“封泥法”,且沒有十天半個月見不到成效。
高長鬆隻好老老實實做糖漏,等了快一個月打開,才得到了糖霜。
其實顏色還不是很白,隻有靠近封泥的才跟現代白糖有點像,下麵的則是淡黃色。
不管怎麼說,他終於得到了進步時代幾百年的白糖,高長鬆還思考了一下,有這玩意兒他何止是發財,真帶到唐國,唐高祖必須給他封個官當當。
這也是說說,他現在並沒有想把劃時代技術直接拿出來,這要是直接拿出來了,他應該就移民不了了!
改善夥食用用吧,做完這批就先把糖提純法給封存了。
保險起見,糖罐他都存空間裡,隨身攜帶。
有了糖後,高長鬆鹵肉的所有調料就都齊全了,這玩意兒賣得比東坡肉貴,誰叫八角跟糖都挺值錢的呢?主要是後者,得付他勞務費!
因為有糖,鹵肉飯隻能跟高長鬆買,村店不供應,高家三姐妹最近也沉迷吃這個,高長鬆做了好多。
其實鹵肉跟飯比較搭,但由於他們這稻米產量太低,價格太巨,高長鬆全換成了麵條。這回麵條不叫湯餅了,他用的是乾拌麵,改叫索餅。
李林同吃得稀裡嘩啦,有點樂不思蜀的味,他一邊扒拉碗還一邊跟王四感歎:“這山野小村的吃食不輸長安。”
王四郎比較中肯:“調味有餘,精巧不足。”論擺盤肯定沒有大酒樓的好啊。
幾碗麵一吃,李林同又在高老莊呆幾天,這回他是真想通了,來跟高長鬆辭彆了。
結果不出所料……
“我欲回長安。”
高長鬆跟王四一樣鬆了口氣,回長安啊,這就對了,彆的不說,起碼安全。
而且,這樣就能請他幫自己一個忙了。
高長鬆給李林同塞了一封信,委托他帶給鐘離珺。
李林同自然滿口答應,他問:“還有要帶的嗎?”
正是他這麼說一嘴,高長鬆猛拍腦袋道:“壞了,把師門忘了。”
哎,不行不行,複製粘貼一部分內容吧,師傅要知道我沒給他寫信,肯定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