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根本不是對李由說的,而是對他說的,明顯是父皇要他每天寫信回去。
至於父皇為什麼不自己說……父皇當然不可能做這種事,父皇可是誇他一句前得先罵他一百句再誇的人,怎麼可能直接說想他寫信回去!
扶蘇把李斯的信遞回給李由,說道:“麻煩師兄了。”
李由見扶蘇一臉了然,沒再多問,默不作聲地收起信離開扶蘇房間。
扶蘇獨自在燈下坐了一會,把路上的事簡單地寫了下來,他們離邯鄲郡還挺遠,沒遇上多少特彆的事,隻沿途讓各地抓緊清點糧倉裡的存糧,彆到要用時才發現對不上賬,到時可就不是提個醒的事,耽誤了救災是要殺頭的重罪。
既然沒多少正事,扶蘇就寫了些私事,大概講述一下路上吃了什麼。
扶蘇沒有搞特殊,大夥吃什麼菜他就吃什麼菜,不過梁季作為他的專屬禦廚之一,這次負責一隊由禦廚和普通廚子組成的廚師小隊,沿途用的都是當地能買得到的肉和新鮮水靈的時蔬,每天都有新花樣。
今天他們在路上看到一樹樹剛出不久的香椿芽,覺得味道應該挺不錯,梁季炒了一鍋香椿葉子炒雞蛋,每個人都分到了一鏟子,吃著格外香。
提到這個,就要誇一誇那口專門為出遠門打造的大鐵鍋,鐵鍋熱得可快了,油一燒起來,葷菜素菜都隻需要放下去翻炒幾下就能出鍋,味道還香噴噴的,就是費鐵費油,一般人用不起。
扶蘇洋洋灑灑地寫了一通,翌日一早叫人拿去驛站讓他們往鹹陽送。
從這以後,扶蘇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寫信給嬴政報平安,順便描述一下自己吃了什麼好吃的,還十分動情地感慨“如此美味,真希望父王也能一起享用”。
如此走了約莫半個月,扶蘇一行人終於接近邯鄲郡了。
秦趙兩國邊境本就連在一起,鄰近邯鄲郡的地方也遇上了旱年,好在因為秦國境內的水利工程搞得不錯,春耕後發現有旱得出不了芽的情況也都及時補種了,百姓看起來都不怎麼擔心今年的收成。
隻是在和地方上的官員聊過以後,便知曉有不少邯鄲郡的百姓已經逃過來躲災。
按照大秦律法,這些擅離戶籍所在地的人是要關押起來的,所以越臨近邯鄲郡,他們的大牢住的越滿,很多人甚至主動往府衙自首,說自己是邯鄲郡跑來的,關起來讓他們乾什麼苦活都行,隻要給他們妻兒喝口稀飯,他們有多少力氣就賣多少力氣。
這還是能跑出來的,有些跑不出來的就真的沒有辦法了,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家人活活餓死。
還沒到邯鄲郡境內就看到這樣的慘況,扶蘇與張良心中都有些戚然,不敢想象邯鄲郡境內會是什麼樣的人間煉獄。
扶蘇沒再給嬴政寫吃吃喝喝的事,而是把這兩天的見聞整理整理寫到信裡。
寫完這封信之後,扶蘇沒再耽擱,拿著印信叫人開城門出了城,帶著張良他們連夜直奔邯鄲。
這段時間嬴政每天都會收到扶蘇的信,一開始沒覺得有什麼,後來看多了,嬴政開始對扶蘇叫人帶的那口大鐵鍋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
主要是扶蘇把每天吃的東西寫得太生動太美味,哪怕用的食材全是路上臨時找的,經他一寫也讓人讀得滿口生津,恨不得自己也嘗上幾口。
嬴政對膳房那邊用的炊具沒什麼概念,不知道扶蘇有沒有留個鐵鍋在鹹陽,反正他是沒吃到過扶蘇路上吃的那些炒菜。
嬴政在吃用方麵一向頗為節製,從不會過分放縱自己,因此即便連著好幾天被扶蘇的信寫饞了,他也沒吩咐人去琢磨這炒菜是怎麼炒的,隻罵扶蘇這小子出門在外也整天想著琢磨那口吃的,沒出息!
嬴政這份倔強一直持續到扶蘇開始在信裡描述他們當天吃的煎包——
鐵鍋燒得火熱,倒上一圈油,把做好的包子挨個排進去,急火把它們煎得底部金黃,再趁著熱鍋加水讓包子在鍋裡迅速熟透。
這樣做出來的煎包皮薄餡香,微焦的底部還油滋滋香噴噴的,趁著還熱乎一口咬下去,自上而下口感各不相同,簡直不知道該誇它皮底焦香好,還是誇它餡料鮮香好!
午膳正好輪到普通蒸包的嬴政:“………”
為什麼平時蠻好吃的包子,看起來一下子不香了?!
嬴政想想自己好歹也是連下趙韓兩國的堂堂秦王,不至於連個煎包都吃不得,當下叫人去讓少府衙門弄個鐵鍋到膳房,再命人把扶蘇提過的炒菜統統抄一份過去。
接下來他不吃彆的,隻把扶蘇提到的這些玩意輪流吃一遍!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我特彆能忍
嬴政:說不吃就不吃
嬴政:堂堂秦王不重口腹之欲
嬴政:來人,給我全部做一份上來!
更新!
勤快!
上章的小紅包發了哦,說是兩百個小紅包,一個個評論看完,結果又沒忍住給所有評論全發了(日漸貧窮(甜蜜的負擔
眾籌營養液給政爹做煎包!堂堂秦王,為了統一大計舍不得吃煎包,弱小可憐又無助,需要大家澆灌一點營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