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二更(1 / 2)

選秀之年, 幾乎是從年頭要一直熱鬨到年尾, 甚至是來年。

弘暉的親事雖然定下來了, 但是婚期是在後年的二月份, 尚且不必著急。

四爺對弘暉是什麼安排, 現在大夥還都摸不清楚呢,是立為貝勒、郡王、親王, 還是直接一步到位, 立為太子, 這些都尚未可知。

就連胤禎都不知曉四哥是怎麼想的, 他從沒問過, 四哥也從來沒說起過, 不過四哥一直都把弘暉看得很重, 有關於弘暉的安排每一步都慎之又慎,相信四哥的安排對弘暉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就像他對自己兒子的安排一樣。

胤禎對於自家兒子, 也說不上是安排,他跟福晉早些年就已經商議過了, 家中有爵位, 也不缺銀錢,孩子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從文也好, 從武也罷, 或者乾脆隻是做一個逍遙宗室, 也都隨他自己。

至於孫兒那一輩, 那就由兒子來管了,一輩人隻管一輩人的事兒。

對兒子的期待並沒那麼高,要求相對來說,也就沒那麼嚴格,若不是每逢大事都有四哥幫著參考,弘易三歲的時候不會一下子請四位先生到府上,底子打的好,小家夥又一直把弘暉當做榜樣,以至於去了上書房就一直在前麵沒掉下來過。

實在是個讓父母省心的孩子。

在弘易三歲之後,胤禎基本上在孩子身邊也就是陪吃陪喝陪玩兒了,沒再有機會當什麼嚴父,也沒機會當什麼人生導師。

孩子讓人省心,後院也是相當之清靜,就隻有福晉一人,兩個人在一起這麼多年,壓根就沒吵過架,連拌嘴的時候都沒有。

胤禎失意時,被發配去了盛京,攜著福晉一塊兒,不過那時候兩個人心態都特彆好,好到都快讓外人覺得可憐了。

到了盛京之後,跟京城這邊比起來,條件確實有幾分惡劣,冬天天氣冷,而且哪怕是盛京城內,也都不能算是特彆熱鬨。

但兩口子在盛京應試過的樂不思蜀,要不是當年皇阿瑪下聖旨召回,可能都還不想著回來呢。

那大概是在外人看來最失意的時候了,之後的胤禎順風順水,從郡王到親王,從皇上的親兒子到皇上的親弟弟,從閒散人員到九門提督。

福晉幫他良多,手底下的那些小兵們,哪個沒有用過親王府的冰塊,哪個沒有喝過親王府的熱湯。

胤禎本人,雖然沒有什麼特彆的愛好,不會去煙花之地一擲千金,也不會耗費財銀去收集古董字畫,但光是通身的打扮,掛在腰間一塊小小的玉佩,都會讓識貨之人驚詫。

勤親王府的吃穿用度,早就已經超過了內務府提供的標準,跟曹李兩家比起來,還真不能分得出來上下,兩者奢侈的地方畢竟不一樣。

勤親王府,雖然四季府中都鮮花不斷,而且皆為精品,家具擺件就更不必說了,但是在吃食方麵,雖然金貴,但並不會浪費,不會費那麼多隻雞去燉一道茄子,每頓的膳食也不會點太多,儘量不要剩下。

手頭上的差事都已經做順了,京城這兩年的治安都比以前好了,誰讓手下人都尤為的儘心儘力呢,尤其是洪石,自從調到他手下來當差之後,基本上是相當於又多了一個副手,左有弘暉,右有洪石,小日子過得甭提有多自在了。

要不然他也不能有時間,一趟一趟的去宮裡頭找自家兒子和額娘。

兒子在上書房還得再有幾年才能結業,蘇日裡根本就不能耽誤,但是額娘就不一樣了。

四哥登基的日子久了,留在宮裡頭的太妃們也慢慢想明白了,心態平和了,不會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麼折騰,這畢竟已經不是先帝的後宮了。

沒兒子的,折騰多了晚年不好過,有兒子的就更舍不得折騰了,沒瞧見為了把額娘接出去撫養,這些太妃們的兒子可努力著呢。

胤禎也想把額娘接出來小住一段時間,雖然額娘已是太後了,可畢竟不是四哥一個人的額娘,而且宮裡頭現在就算是沒有額娘幫襯著,四嫂一個人也能應付。

胤禎做事情還是挺講究的,這事兒本身是沒有先例的,他沒有提前去問額娘,也沒有正兒八經的寫折子遞給四哥,而是在跟福晉商量過後,直接去找四哥說的。

九哥、十三哥,還有幾位議政大臣都走後,胤禎在議政殿裡磨磨蹭蹭,就是坐著不肯走。

四爺見怪不怪,“今兒想吃什麼茶點,讓禦膳房多準備幾份上來,你給幾個小家夥也帶著。”

弘易的口味隨了他們哥倆,弘暲和弘暄據說是時常在弘易那裡用膳,點心總不能隻帶一個孩子的份兒吧。

他就沒見過十四弟這麼寵孩子的,隔三差五就要親自去找一趟,陪著用一頓膳才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