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嫡公主,弘昭不光是名字, 連待遇也是不同的, 甚至很多方麵都已經遠勝於皇子了, 比如啟蒙的先生。
弘昭三歲啟蒙,光是先生就有四位, 十四算是其中的一個,餘下還有兩位也是議政大臣,最後一位雖然不是議政大臣,但是比前頭這三位還要特殊。
曾經的廢太子, 如今的理親王, 皇家學院的院長。
這樣的四位啟蒙先生,若是安排給哪個皇子, 幾乎就是擺明了告訴眾人, 這位將是未來的太子。
但弘昭再怎麼特殊,也不過隻是一位公主,彆說旁人了, 就是弘昭的三位兄長,也都沒想那麼多。
弘曆也隻是慶幸得虧皇額娘生的是個女兒,若是個兒子, 就看皇阿瑪這意思, 將來哪還有他什麼事兒。
弘昭出生的時候, 弘曆隻是慶幸, 弘昭三歲啟蒙的時候, 弘曆也還隻是慶幸, 這份慶幸一直持續到理親王府立世女。
同樣都是沒有嫡子,理親王在庶子和嫡女之間選擇了嫡女,偏偏皇阿瑪還同意了。
明明是一件極不合規矩的事兒,朝堂上一開始反應聲勢挺大的,可卻外強中乾,沒起到多少作用就被壓下去了,從二伯上折子開始,一直到皇阿瑪下旨定下這事,總共花了也才不過十日的功夫。
爵位不同於皇位,弘曆當然也知道這兩者不能一概而論,但就怕皇阿瑪起了旁的心思,理親王府立世女,開了一個相當不好的頭。
皇阿瑪太過強勢,那麼多人反對,竟沒起到多少作用,還有他的那些叔叔伯伯們,明明早些年爭得那麼厲害,說是兄弟反目都不為過了,如今又兄弟情深給誰看。
居然在這事兒上都沒反對皇阿瑪。
弘曆不是一個喜歡坐以待斃的人,在二伯上折子的頭一天,他不光是讓底下的人反對,還去見了大伯,見了八叔、三伯、七叔……
這些叔叔伯伯們有一個算一個,就連二伯和十四叔那他也去了,要知道這兩位可是弘昭的啟蒙先生,素來跟他也不怎麼親近。
但他還是去探了這兩位的口風,沒一個讓他滿意的。
就算是之前就主動跟他有過接觸的十二叔,也隻會說些漂亮話,在這件事情上壓根就沒使力氣,一副畏懼於皇阿瑪的樣子,瞧著都讓人覺得牙疼。
年歲越長,弘曆就越是發覺皇阿瑪在朝堂上的強勢是遠勝於皇瑪法的,無論是造船出海,還是大興工商業,甚至在摒除滿漢差彆上,皇阿瑪都強勢的讓他有些不安。
但這些年下來,朝堂上又確實沒有出過大的紕漏,儘管有些文人說話不太好聽,但皇阿瑪壓根兒就放任不管,任由這些人評說。
在這方麵,皇阿瑪倒是顯得比皇瑪法還要寬厚幾分。
弘曆在心裡頭其實是更向往做皇瑪法那樣的皇帝,那他能不能做皇帝還得是皇阿瑪說了算,尤其是在出了這事兒之後。
弘曆儘可能向自家皇阿瑪的想法靠攏,就算他不理解,不讚成,但做做樣子還是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