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之上,兩軍交戰,旗鼓相當,看的就是誰指揮得力,誰的運氣比較好,沒有任何的花哨,這種打法和實戰差不多。
“不對,你這個不對,明軍的火槍沒有我們厲害,你這種打法,對麵死不了這麼多人!”張海洋喊停,兩邊停下來了,重新統計數據。
張海洋說到:“早就告訴你們了,大明的火銃和我們的步槍不是一種東西,大明的火銃,精度很低,他們必須集中起來,忽視精度,造成範圍內的殺傷,才能有效的克製敵人。
還有大明的一窩蜂(火器),射程隻有八十米到一百二十米,殺傷半徑是四十米,並不能穿透重型鎧甲,更彆說船板了,但是他們可以引燃,船板做的盾牌隻能擋一次,第二次折損八成計算,重新開始!”
張海洋這邊給出了具體的數據,這種數據都是林毅實際測算出來,張海洋這邊打著模擬戰,另一邊邊鴻帶著人,正在實戰中。
十幾個人打伏擊,打的就是孫可望的軍隊,這隻軍隊的指揮並不是孫可望,而是當年的俘虜,配合清軍部分人,整合當地新軍,重新組建起來的一支地方軍。
這一支軍隊有兩百多人,腦袋上麵頂著豬尾巴,這十幾個打伏擊的人,看見對方進入射程之後,迫擊炮炸過去,步槍槍栓拉動,子彈射了出去。
七分鐘左右戰鬥結束了,這一群清軍跑了一百多人,死傷八十多人,多半是被炮擊給炸死的,剩下的逃兵被子彈射殺二十多人。
滿清的這些新軍,根本就沒有勇氣和邊鴻作戰,“太不堪一擊了!”手持刺刀,人民軍開始補刀,對於這種受傷中彈的清軍,給他們補刀就是對他們的仁慈。
人民軍這一支小分隊開始撤離,準備打第二次伏擊,邊鴻是一條直線朝著西安那邊紮過去,沿途兩翼側麵都是這
種伏擊小隊,遇見清軍大隊人民,邊鴻也不慌張,他的人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支援,隻要信號彈打出來,他的大部隊就會轉移。
這種幾百人的支援,就是給邊鴻送菜,被打散的清軍慌了神,他們的指揮官還在,要是回去做一個縮頭烏龜還能活命。
去打邊鴻,他們可是不敢了,“把總,您說我們怎麼辦,死了這麼多的兄弟,短毛林賊的人也太凶了,從來都沒有打過如此窩囊的仗!”
“都不要說了,先回去再說了,要是責罰,先責罰我,大家都不要去送死了!”這個把總準備把人給帶回去再說,收攏一下,還有差不多一百人,有些人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這也是常見,就不找了。
殘兵敗將朝著他們來的路回去,打仗就是如此,高興的出去,悲哀的歸來,多少手足同胞葬身荒野之中,邊鴻部走後,有幾個人潰軍摸了回去,收斂同伴的屍體。
他們可是冒著沒有命的風險,邊鴻的人,經常在屍體中藏地雷,這幾乎就是邊鴻的特色了,邊鴻給人的心裡壓力,不比柯英給人的小,柯英在這個時間,也準備對安慶發起總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