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防患未然(2 / 2)

明末勝者為王 騰霄 3397 字 2024-03-25

“看不懂就看不懂了,隻要能夠給我造出來槍炮就行了!”林毅看不懂,有人能夠看懂,這個人叫做小島川五郎,正宗的扶桑人,在大明時期就在中華大地廝混。

混的不是多好,四十多歲了,現在就在林毅的工廠中清理鐵銷,他很是有天分,看著這些工人乾活,他能夠看懂一半還要多。

他也不爭取先進,那個地方有鐵屑需要他清理,他就能

去那個車間看看,他準備把這些技術帶去他的祖國,現在他腦海中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後堂九形生產線圖例,可是他還是不知道子彈怎麼裝卸的。

子彈是這邊造的外殼在什麼地方組合他也不知道,組合子彈的地方也有扶桑人,他知道怎麼組合子彈,但是他不知道每個星期運輸來的火藥,底火是怎麼生產。

林毅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彈藥工廠的火藥儲備隻有七天,火藥工廠在其他地方,是完全分開的幾個場子,一個廠子做火藥,一個廠做彈殼,一個工廠裡麵女工組裝。

差不多這個時間,英格蘭的第一支後堂槍做好了,他們采用的就是湯若望的技術,增加槍口口徑,增大彈殼直徑,火藥量上麵用的依舊是黑火藥。

撞針很彈簧上麵和林毅的設計差不多,栓動即發,精巧的子彈他們做不出來他們用一層帶洞的紙板,放在彈殼裡麵,隔開底火和黑火藥,通過小洞,讓他們在一起有部分接觸。

開槍之後需要等一秒到兩秒的時間,他們也有林毅的正版槍械,膛線他們還是雕刻不好,不過他們用大口徑,小彈頭,解決了黑火藥帶來的堵塞槍管的問題。

五發子彈,笨重的槍械可以做到連發,這在英格蘭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這一種槍械,問世之後,受到了議會的

高度重視。

不少貴族都去參觀這種槍械,製作的幾個人,用上好的胡桃木,作為槍身,外形做的很是好看,這一種槍械的射程在一百米左右,精度也和火繩槍差不多,貴在後堂即發,射速極快,一個士兵可以更換子彈,不需要繁瑣的過程。

至於槍管,他們用的厚重鋼材,質量比林毅的套筒槍還要好,黑火藥殘渣會影響精度,這點精度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很重要了,他們從來都是用火繩槍,精度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屁。

排槍隊才是他們的正規打法,他們才不需要精度,英格蘭有了這種槍械,就等於兩年後,整個歐洲全都有了這種槍械。

現在這種後堂槍械,正在等著采購中,歐洲的模式和林毅不一樣,隻要是有人采購這個槍械,工廠就回去製作,慢慢的就能夠武裝起來。

而林毅這邊,因為煤礦出煤了,二號基地中的優質鋼多了起來,囤積已久的鐵礦石慢慢的變成鋼水,林毅早年因為缺乏鋼材沒有完成生產任務的輕重機槍,開始從流水線上麵成批的下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