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沈魚之後, 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是桃丫。
沈魚大一那年,桃丫念初三,四年後, 桃丫追隨著哥哥的腳步, 成了老沈家第二個大學生。
沈家上下歡欣鼓舞,這些年,留在家鄉的沈家人,先是搞養殖, 後來又包山種果樹, 一年生活比一年好。
但是桃丫考上大學這事,比家裡發了大財還讓他們高興。
當年,家裡就是走出個出息的沈貓兒, 才帶動全家人乃至整個村子致富發家。
現在家裡又出來一個大學生,一大家子簡直高興得不知怎麼是好。
沈老爺子和沈老太太,在村裡給孫女辦了大宴, 十裡八鄉的鄉親都願意來湊個熱鬨, 沾一沾大學生的喜氣。
其實沈家早就可以去城裡安家了,沈魚大伯母和二伯母先是養鴨, 後來在沈魚的指點下開始賣鴨貨,他們在鎮上開了店, 專門賣各種鹵好的鴨貨還有各種素菜。
因為修好了路,來去十分方便。
後來掙了錢, 又開去縣城裡, 生意還是好, 早在他們在鎮上開店的時候,就有縣裡的人嘗到彆人帶去的鴨貨,覺得味兒好特意過來買。
再後來, 又有人過來想拜師學藝,沈家舍不得自家的配料,這可是沈魚特意教給他們的。
沈魚二伯父動了個腦筋個,說咱們可以多做一些,批發給他們拿去賣。
都是附近縣城鄉鎮的,他們走量便宜點兒,也省的人家費勁兒去做。
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名氣也越來越大,周邊幾個縣,乃至市裡都知道有個特彆好吃的沈記鴨貨。
等到生意做大了,自家養的鴨子都不夠用,村裡很多人家開始養鴨,再把成鴨賣給沈家。
養鴨的人多了,飼料難免不夠用,光靠散養喂不飽鴨子們,於是又有人開始專門去弄鴨子的飼料回來賣。
一個村的經濟,就這麼活泛起來了。
沈魚大伯二伯家專心搞鴨子,沈魚他爸跟著媳婦兒養了半年豬,終於狠下心,包了大片山頭開始種果樹。
他聽人講,種樹福澤後人。
他把樹種下去,樹就是他兒子的,長大了就是他兒子的大樹。
沈安民種了大片大片的果林,他也不是盲目種樹,當地有種桃子,不軟,很脆,脆且多汁。
他跟人買了好苗,又花了好些時間培育學習,後來接出來的桃子,脆甜,汁水豐沛,味道也非常好。
而且因為不軟,這種桃子相對好保存,運去不產這種桃子的外地,能賣個好價錢。
至於沈安興,他先是養魚,後來看兩個哥哥做生意,有點兒眼饞,寫信請有本事的侄子指點。
沈魚回信,他如獲至寶,讓媳婦兒跟著哥嫂去鎮上,去縣裡開烤魚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