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子久居在外,不得侍奉爹娘膝下,累二老膝下空虛,無人照拂,孩兒有罪。”
徐二郎說著,就給徐父徐母磕了一個頭,瑾娘見狀,自然也趕緊磕。
這都是規矩,做了是理應如此,不做就該有人背後說你是非了。
瑾娘不覺得磕個頭有什麼大不了,反正大家都這麼來,那她也隨大流。
徐二郎磕了頭,徐母眼圈一紅,看似更傷感了。就是徐父,剛才還一副沒心沒肺的大爺樣,此時竟也似有些感傷?
瑾娘又一看,肯定是她眼花了。
徐父巴不得沒兒沒女沒負擔也沒人管束他呢,徐二郎不在京城,沒人當他“祖宗”,他想怎麼作就怎麼作,想玩到幾更就幾更,玩通宵也沒人管束他。就是納了幾個女人,也沒人用“怒其不爭”的眼神,給他眼色看。
徐父日子過得自在,不知道多舒坦。反倒是兒子回來了,這兒子不僅麵冷的跟他欠了他十萬八千兩似得,而且慣愛管東管西,徐父真是巴不得兒子不在跟前伺候好。
徐父有自己的小心思,對於徐二郎之前那話,就應的不是很甘心。他就誠心誠意的寬慰兒子,“你是奉陛下之命,為陛下做事,且做的又是攸關社稷民生的好事。你是清官,是好官,忙的分身無暇,沒空照顧我們二老,這都是理所應當,我們不怪你。”
瑾娘:是這個理兒沒錯,但是同樣的意思,徐父的表達怎麼讓人聽起來那麼不舒坦呢?
徐父又斜睨了兒子一眼,見還是那副冷冰冰的死人臉,覺得更膈應了。
他還有心借機訓斥幾句,漲漲自己威風,但徐翊如今是從三品的遼東都指揮史,這讓他有點不敢冒犯。況且,許是長居高位,讓他官威赫赫,威嚴日重,徐父看著兒子覺得更加氣弱,那到了口的話,在看見兒子得了冷眼時,也都沒出息的咽了回去。
徐母見諸人跪了一會兒了,趕緊叫了起,又讓他們趕緊入座。
趕路多辛苦她是知道的,從平陽到京城差點要了她半條命。從那以後,徐母就下定決心,這輩子除了死了要葬入祖墳,不然她是不會窮折騰了。至於死後,那是子孫們的事兒,又不用她自己挪動,她才不管。
徐二郎和瑾娘先後入座,下邊幾個小的就露了出來。
徐母和徐父先後看到三個個頭齊平的小孩兒,心頭都癢癢起來。
三胞胎,那個狀若二郎,眼睛滴溜溜轉的歡快的,該是三胞胎中的老大長洲。
至於另外一男一女,明顯容貌肖似瑾娘,他們兩個幾乎一模一樣。那小男孩兒該是三胞胎中的老二長暉,至於剩下那個看起來就驕矜的,該是最小的姑娘長綺。
三個孩子都是三歲左右,正是招人喜歡的時候。更彆提他們本就白嫩精致,容貌出色,登時更看得人心肝砰砰跳不停。
三胞胎啊,大齊立國百年,也沒聽說過誰家有過三胞胎啊。更被提還是這麼出色的三胞胎了,他們府上這絕對是頭一份。
徐父徐母再不喜歡孩子,此時也麵容柔和的招了三個小的到跟前。
三小的可不認生。
他們膽子更是大,因為被長安長平幾人帶上街去玩過,之後就每日都要求去街上玩耍。
索性他們剛剛開蒙,那時候每天的功課都非常稀少。瑾娘念著孩子們長大了要學習的東西多,不會像小時候這麼無憂無慮,所以不過分的要求從不阻止,真是任憑他們在河州瘋狂。
小孩子都是最機靈的,感官也很敏銳。他們察覺到父母的放縱,察覺到百姓對他們的喜歡,拜年更加肆無忌憚。也因此,三胞胎現在有點……人厭狗憎。
徐父徐母可不如此覺得,他們看看乖乖行禮,奶聲奶氣問安的三個小家夥,笑的眼都眯起來了。
這麼好的孩子呀,拉出去多有麵子,哎呦呦,這福娃娃似得,看著他們心裡就喜歡。這要是能留在京城,一直讓他們瞧著,他們指不定多活幾年。
咦,留在京城……
徐父眼睛一轉,輕咳一聲,就指著徐二郎說,“你不在我們身邊,三郎還沒成親,膝下也無兒女,而翩翩這眼瞅著要嫁人了,我們兩老身邊更沒人伺候。這麼著,你們這次回去河州,就把他們三個留下來,我和你娘替你們照看。”
三胞胎“花容失色”,差點扭頭跑向爹娘。不過他們機靈啊,他們可都是爹娘的心肝肉寶貝疙瘩,爹娘肯定不舍得把他們丟下的。尤其是娘,可是親口說過一天看不見他們就吃不下睡不著,他們可重要著呢,才不擔心被爹娘“舍棄”了。
三胞胎很穩得住,瑾娘……她也勉強穩的住,倒是徐二郎,眉尾一抽,想都沒想就一口拒絕,“父親和母親年紀大了,三胞胎還小,又調皮頑劣,怕給爹娘添麻煩,再勞累你們身體,就不把他們留下了。”
徐父當即就拉下臉,“哼。說的好聽是怕勞累我們,你不就是怕我養不好他們麼?嗬,你是我兒子,我還能不明白你心裡究竟想什麼。”
徐二郎點點頭,“父親要是如此想,孩兒也不辯解。”
徐父一梗,來了,來了,熟悉的憋屈又窒息的感覺又來了。
徐父氣的拍大腿,憑什麼他一個老子要被兒子氣的吹胡子瞪眼睛,這不公平。再說了,他怎麼就養不好孩子了?他們兄妹幾個都是他兒女,也是他教養過的,也沒見他們長歪不是?還有長安長平,這幾年可都是他這個做祖父的教養他們,看他們出色的就是京城那些世家中的孩子,有幾個比他們強的?在這點上,他功勞大的很,偏徐翊他個兔崽子竟然不認,真是豈有此理。
徐父怒上心頭,要和兒子好好掰扯掰扯,誰知此時三胞胎的肚子咕嚕嚕叫起來。
如今天色昏暗,已經到了平時他們用餐的時間,他們好餓。
三胞胎用祈求的眼神看向祖父母,又看向爹娘,得了,啥話也彆說了,趕緊用飯是正經。
晚飯就在鶴延堂用的。
因為知道他們一路奔波,暫時吃不得大魚大肉,以免身體不適,再惡心嘔吐,所以這桌上的菜肴多以清淡為主。
好在趕了十多天得路,路上大部分時候吃的都是乾糧,很少有湯湯水水的時候。因此幾個孩子難得的不挑食,大口大口吃的非常暢快。
徐二郎和瑾娘倒是吃的不多。
他們還有空注意閒暇,就看見徐父對著桌子上的飯菜似乎在生悶氣。
瑾娘稍微動腦子想想就知道,徐父這是不滿意菜色。
也是,徐父如今上了年紀,口味有些重,酷愛大魚大肉不說,也頗為喜歡濃油醬赤。而這一桌菜,清淡的很,不和徐父口味,他自然不會有好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