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參考(1 / 2)

世家子 清涴 5493 字 9個月前

第49章

元熙元年,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深知後世考試套路的顧淮之都能肯定,以後這一年,就會成為後世考生的考點。

這一年年初,朝中商議了兩個月的科舉之事,正式商量出了一個具體的流程。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哪怕士族們在顧淮之的勸誡下勉強答應了科舉之事,但他們骨子裡的高傲是藏不住的,隻要想想那個士庶同室爭奪功名的畫麵就讓他們倍感窒息。士族高高在上的上千年,即便這次讓他們吃癟的是元熙帝,他們也沒再怕的,在遴選有科考資格的人上分外龜毛,差點把馮克己給逼瘋。

名聲不好的,劃掉;身有殘缺的,劃掉;近親犯過事在官府有記載的,劃掉。

要不是馮克己據理力爭,他們還想再加一條:長得不夠好看的,劃掉。

士族多顏狗,就是這麼耿直。

氣得馮克己差點背過氣去,要不是顧玄出言穩住了形勢,元熙帝剛剛登基不久,怕是就要見識一場百官大戰了。

在顧淮之的提議下,科舉設的分支特彆多,囊括了士農工商所有階級。沒錯,處於鄙視鏈最底層的商人也有這個機會,考的自然不是什麼聖賢書,而是讓戶部官員問他們經商之道,隻要他們能說會寫,都能參加。若是有為朝廷做出大貢獻者,可以被賜皇商之號。

這一點其實算是顧淮之自己夾帶私貨,說實話,要是顧淮之現在的身份不是世家子弟的話,他去重操舊業做生意,應該也能闖下不小的名聲。

更何況,雖然封建社會一直以農為本的自給自足經濟環境,但商業也同樣重要。看看宋朝,雖然總被罵國力弱,被周圍鄰居壓著打。但不得不承認,宋朝百姓的生活水平還真不錯,都城中到處人聲鼎沸,商品經濟十分發達。《清明上河圖》上,甚至還有小廝在送外賣。

如今齊朝初建,百姓急需休養生息,以農為本,輔以商業,將經濟盤活了,百姓的元氣才能恢複得更快。

再說了,齊朝周圍不也還有幾個老朋友嗎?以齊朝盛產的各類絲綢茶餅和精致瓷器,多少人捧著銀子想買都買不到。

真要讓商人們打通了這些商道,到時候大規模生產東西,總要雇人乾活,百姓們種地之餘還能乾點活計添補家用,多好的事。

再想得黑暗點,商人要想得了皇商這個名號,總得出點血吧?哪怕趙冀得了梁朝寶藏,打了這麼些年的仗,估摸著也沒剩多少了。

誰會嫌錢太多呢?手有餘錢心不慌,尤其要管著一個國家的人,這個國家還過幾年又來上一場天災,國庫全都堆滿錢糧也未必能讓人安心。

--

這時候,不就顯出商人來了麼。

顧淮之這招,也算是給商人們謀了另一條出路,和朝廷合作得個好名聲總比被朝廷當豬養,肥了後就宰一刀要強得多。

隻不過,因為朝中人手不足,今年便隻考進士算學和醫術幾科,等到明年人

手夠用了,再依次開設其他科。

值得一提的是,元熙元年的這次科考,也是唯一一次考中後便授官任職的科舉考試。過了這一年,接下來參加科考的考生,都要先過縣試府試院試考取秀才功名,三年後再過鄉試考舉人,次年再進京考會試看能否中進士,最後才是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選出三鼎甲。

不用說,這麼成熟的製度,一看就知道是顧淮之的手筆,

馮克己看完後簡直想自閉,又出現了,這種智商被人按在地上碾壓的憋屈感!明明科舉製度是他提出來的,顧淮之愣是想得比他還周到。比如讓考生報名時仔細填寫麵容特征和祖上三代,穿著不能夾帶的單衣進考場考試,帶的吃食也要一一檢驗。最後考官批注考卷時,為了避免有考生私下買通考官作弊,選取幾人專門將考卷抄寫一番後才將抄寫過後的考卷交由考官批改。

對於出題的主考官,顧淮之同樣提出要求,出題前便讓他單獨住在貢院,不與旁人接觸,一直到考完後才能回家。儘最大的努力杜絕科考作弊之事。

你想到的對方同樣想到了,你沒想到的對方也想到了。這還怎麼比?真不是馮克己小心眼,而是這事兒要是顧玄提出來的話,馮克己二話不說彎腰認輸就是,結果這提議是顧淮之說的,按年紀,顧淮之都能當馮克己的孫子了,這就有點尷尬了,馮克己能不自閉麼?

顧淮之還不知道他這麼把科舉流程一完善,竟然戳了馮克己的肺管子。顧玄倒是看出來了,但也隻是心裡暗爽,並未告訴顧淮之一聲,免得顧淮之知道後心態飄了開始搞騷操作。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顧淮之對自己的實力產生錯誤的認知,顧玄得背這個鍋。誰讓他沒事就喜歡搞些挫折教育,一副生怕顧淮之年輕不夠沉穩被一時的誇讚給忽悠瘸了的樣子。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