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種差事不是那麼好攬。
但既然求救信都已經放到自己跟前了,還能怎麼辦?葉朔就隻能一樣一樣幫看啊。
隨手拆開一封,畢竟都是搞工科,來也沒彆廢話,直接進入題。
原來這個叫鄒烏女是請教他如何合龍門,所謂合龍門,便是堵豁口時候剩下最一道口,遂稱為龍口。
治理決口能否成功,全在這合攏龍口頭,若是合成功了就能順利把豁口堵,不成功洪水則會繼續蔓延。
這位名叫鄒烏女被分到了源河下遊某個大支流處,如今支流堤壩馬也要被衝壞了,河寬將近五十米,水流湍急,故而缺口合堵多次都未成功。
水流急,水壓強,現如今又沒吊機,僅靠人力能夠抬動東西極為限,區區木石重量不夠,鎮壓之物很快就會被衝走。
將近五十米河道啊,根本就封不住口,實在是沒辦法了,鄒烏才會寫信過來求助。
葉朔飛快翻找了一下沒類似經驗,片刻,他提筆寫下自己建議。
一旁小路就隻知道自己主似乎是極為忙碌樣,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做怎樣一件大事。
花了整整兩時間,葉朔將這一批書信處理完畢。
凡大災之必大疫,葉朔最順便將現代一些防疫經驗寫了出來,比如不能飲用如今源河水,以及井水也一定要燒開才能飲用等等。
等把這些事都交代完之,葉朔已經累不行了。
然而救人如救火,葉朔絲毫不敢耽擱,馬不停蹄叫小路趕緊把回信送到大表哥手。
看前一厚摞,大表哥震驚不已,久久難以回神。
竟然真能一一回答來……
大表哥幾乎是連夜叫人將這些書信送出了京城。
兩,一行十五人,包括曾墨淮曾生以及他大弟等人在內,都紛紛收到了回信。
曾墨淮雖說對洪水治理一事駕輕就熟,但這回源河決堤非同一般,即使是他也覺得棘手。故而葉朔回信同樣也能給他提供更多思路。
隻是葉朔畢竟遠在京,沒親看到真實況如何,隻能根據他們文字描述然給予解答,至於究竟適用不使用,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把握。
但即使是這些,也足夠了。
曾墨淮看到信中那句“源河善淤,善決、善徙,我聽生之言,如今源河兩側北高南低,恐南決改道之險,望生慎辨”之,表不由得一變。
隨他數了數日,發現距離次源河決堤確實已經過了將近百年了。
源河本就“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這一說,九皇如此猜測,倒也非無放矢。
大周雖說缺洪水治理這麵人才,但也非一個都挑不出來,隻是人,人手不夠罷了。
曾墨淮很快將這件事告知了與自己共同治水兩位大人。
兩位大人一個激靈,三人很快就帶眾人四處奔波了起來,開始仔細觀察起了河流流向。
發現幾十裡開外河岸確實在不斷消逝、崩塌,三人頓時心中一凜。
隨曾墨淮做出了一個讓所人都為之震驚決定——
搶收、棄城。
當然,所謂棄城不是指此處,而是下遊風險地,根據曾墨淮估算,大約三座城池極高被波及風險。
而大量搶收話,今年糧食產量恐怕不容樂觀。
但如果不搶收,萬一源河真改道或者南決了,那就不隻是糧食減產事了,整個大周根基勢必將會被動搖。
源河改道曆來不是一件小事,況嚴重了改朝換代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