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2 / 2)

這樣一來,便少不得要再分配一次土地。

先前在劃分村落的時候,因為肅城戶曹主簿的建議,倒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每個村都留足了閒置的土地,以便分給今後的新增人口。

林德康在此插言道:

考慮到以後人口增長,不可在此時將耕地全部分給現有百姓,隻能用租借的名義,且時間隻有一年,下一年是否續租,由官府決定。這樣等以後有更多糧食吸納外來人口,才隨時有新的地可以分。

春耕在冬季大麥的收成之前,百姓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空閒狀態,能多一季的收成,哪怕地是租的,他們也會很樂意。

李洵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便采納了。

林相又說,可以貼出告示,用每五畝地必須種一畝棉為附加條件,將土地租借給百姓。

到時候,地租照樣征五畝地的,但棉花須以官府製定的價格全部售賣給官府。

如此一來,百姓們每年可收兩季糧食,即使春耕征收稍微多一丁點,手中存糧也依舊會很充裕。

而棉花與甜菜也可以讓他們手中產生一部分餘錢,促使商業興盛,讓李洵可以征收到更多商稅。

李洵聽完立刻同意了他的提議。

這個政策,相當於每十畝地種植一畝棉花,比之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曆史上那位強製推廣棉花種植的皇帝要求的比例還要高一倍。

但對方是全國推廣,他隻有兩郡一城,土地麵積不一樣,比例不高不行。

如今棉花對他的軍隊來說是剛需。

而且,他有周如植在,能科學化種植,糧食產量必然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也能彌補棉花對土地的占用。

又定下一項計策,周如植繼續道:

“郡王,若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產量,就必須注重方法,微臣雖說自認有些心得,卻隻得一人,還請郡王多撥些人手與我,我先教了他們,再讓他們挨個城鎮去教授當地百姓。”

李洵扶額,笑道:

“周如植啊,你可真是會給本王出難題!如今各府書吏也就剛剛夠用,很難額外派出人手了!”

周如植見他臉上帶笑,便知道他不是真的反對,聽到這話也不氣餒,直接道:

“那郡王您給想想辦法啊!”

林德康見李洵為難,插言道:

“一般的地方上,各衙門書吏的工作還算清閒,倒是能兼任農事宣傳。就是不知郡王這邊情況是否有不同。”

李洵想了想,道:

“如今要再分田地,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恐怕都清閒不下來。或許隻能放寬些要求,從百姓中再招一些農業司的書吏,培訓後作為農業司的成員,下到地方進行宣傳工作。”

林德康卻道:

“郡王,各司職增設容易,裁撤難,曆代冗員蓋因如此。臣提議,可不必額外撥人,而是將各縣六曹中比較清閒的主簿全都調集到郡城來,統一由周司農令教授,考核合格後,再由他們去向當地的裡正進行傳授。”

“如此,他們對當地各項情況都是熟悉的,又有官威,壓得住裡正,裡正又壓得住百姓們,倒是比新去的過江龍要好。”

李洵想了想道:

“林總長說得有理,那便這麼辦。多做了事,這期間便可多得工錢,免得他們消極怠工。周如植,你對地方產量有所了解,給他們畫一道合適的及格線,超過這道線的,可得額外獎勵。若產量上還能更優秀一些,甚至可以記一功,將來若有合適的位置,將會優先考慮農事出色的主簿。”

林德康補充道:

“此事需要縣令的大力支持,若有優秀者,記功也得算上縣令一份,如此那些縣令們才不會因為嫉賢妒能阻撓下屬行事。”

李洵點頭,將這個考核製度的製定交給林德康去擬定,最後再交由他審批。

見自己需要的打下手人員有了著落,周如植繼續提要求道:

“光有肥地之策和種植方法也不夠,還得興修水利。臣路過各地,見水利溝渠多已荒廢,百姓灌溉困難,便會很難兼顧更多田地,還請郡王早做安排,將溝渠複通,以免誤了農時。”

知道李洵麾下人手有限,他又補充道,“郡王放心,複通溝渠不像是重修挖掘,耗費不了太多工時。隻要官府肯重視,統一組織人手從源頭進行排查檢修,疏通堵塞部分就行了。”

曆史上,這北疆也是有過一位有為郡守的,所以很多地方的水利設施其實是現成的,如今隻需要修複。

“可,本王與林總長,會儘快召集各縣令與郡守統籌此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隻有農業發展好了,其他行業才能逐漸興盛起來,領地的發展,也不會再輕易被外部卡喉嚨,所以,不管有多少困難,李洵都會給周如植創造條件,讓他把這地基打好。

對於李洵的回應,周如植真是打心眼裡高興。

入仕至今,他就從未遇到過如此肯支持他的上峰,要什麼給什麼,有什麼問題馬上幫著解決,除了在農事上獻計獻策,他不需要去額外解決任何頭疼的問題。

這差事辦起來,可真是叫人心情舒暢!

若以後能一直如此,他絕對有信心讓郡王治下的兩郡兩城都倉廩豐足,百姓再不受饑餓之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