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 77 章(1 / 2)

這動靜讓所有人都不由自主齊齊朝門口望去。

眼見李洵麵色不善,底下的幾十位都頭頓時鴉雀無聲。

外頭的人都覺得郡王和善,但護衛營卻是經常得郡王親訓的,不僅見過他和煦的一麵,也見過他訓兵時候的雷霆手段。

完不成訓練任務的,說一天不給吃飯就絕不給,該打軍杖,不管什麼原因都一定會打。郡王最看重軍紀,以往軍紀才立時,那些沒當回事的士兵們,該打軍杖打軍杖,該砍頭的砍頭,從未手軟過。

李洵走到講台上,看向那些已然規矩端坐的都頭們,開始點名:

“第一排左邊第三人,站起來!”

那人不敢猶豫,立刻站起來。

“第二排右邊第一人,右邊第二人……”

他陸續點著座次,被點到的人絲毫不敢怠慢,都馬上站起來。

點名結束,眾人赫然發現,剛才調戲女夫子的十一人,通通被點名站起來了,竟是一個沒落下。

想起告示上規定的課堂紀律,這十一人頓時有些後悔。誰能想到,這小娘子來上課,郡王竟然在後頭親自壓陣。

早知道郡王會來,他們再怎麼也得老老實實啊。

其餘顧忌著告示沒有開口的人,心中則暗自慶幸。

大家都很清楚,看郡王的神色,那十一個被點名的人今天八成得倒大黴。

果不其然,郡王掃了眾人一眼,沉著臉道:

“第三排左邊第三人,你來告訴本王,軍規第三條怎麼寫的?”

軍規軍紀,是每個士兵都必須強行背下來的,被點到名字的那位都頭,趕緊大聲回答道:

“調戲婦女者,杖三十!□□婦女斬立決!”

李洵又點了另一人問:

“告示上的課堂紀律,不敬夫子者如何?”

“杖責二十!”

李洵冷笑道:

“很好,軍規紀律知道得清清楚楚還敢犯!知法犯法,再加十杖!來人,把他們拉到食堂外頭去,立刻行刑!”

此時剛到晚飯時間門,正是大批士兵排隊打飯吃飯的時候,在食堂外頭行刑和召集全軍公開行刑基本上沒什麼區彆。

聽到這話,那十一人頓時如喪考妣,他們可是代都頭,竟然要當眾受杖刑,實在是太丟人了。

可沒有人敢求饒或者分辨,因為過往的經曆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僅無法讓郡王改變主意,反而讓他們加重刑罰。

六十杖便已經很可怕了,再加可得七八十了,那真是要人老命。

食堂處此時正是人最多的時候,今天有燉羊肉,士兵們大多數都已經打好了飯,正準備美滋滋地吃一頓。

一天的訓練後,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肚子裡沾滿油水入睡,在冬日裡是最好的享受。

見一隊士兵在食堂外的空地擺上了十多條行刑的寬凳,許多人頓時好奇地看過來。

“咦,這是在要什麼啊?好多刑凳!”

外頭的人這麼一說,食堂裡麵也有不少士兵端著碗跑出來看。

休息時間門,郡王對他們並沒有太多要求,再加上日子好過了,很多士兵都還是很活潑的。

沒多久,那十一個人被按到刑凳上的時候,周圍都已經圍了上千端著碗看熱鬨的士兵。

“郡王到!”

眾人趕緊讓出一條路來,李洵帶著張巧奴還有課堂上的都頭們走過來,站在了台階上。

眾人紛紛行禮,李洵抬手做了個免禮的手勢,然後讓人念了那十一人的名字,職位,宣布他們的罪行。

“一營七都代都頭張小虎,二營三都代都頭林羊……等十一人,不守課堂紀律,調戲夫子,知法犯法,特仗責六十,以儆效尤!”

周遭的士兵們麵麵相覷,要知道這挨打的十一人,可是他們其中好些人的都頭。

李洵道了一聲行刑,沉重的板子立刻便落在了那十一人身上。

饒是幾人都是硬漢,打了十幾板子後也忍不住哎喲痛叫甚至求饒起來。

然而李洵沒有開口,怎麼可能停。

紮紮實實六十板子打下來,個個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哪怕在場都是上過戰場的士兵,見了這場麵也不由得噤若寒蟬。

可觸犯軍規被郡王當場抓到,條條框框的罪名列得明明白白,沒有人覺得不該打。

李洵沒有讓人立刻把這些人拖下去治傷,而是看向其餘的都頭,平靜地問:

“你們覺得自己需要識字算數嗎?”

見他態度溫和,而他們又是剛才沒有犯錯的,還是有個憋不住話的站出來道:

“郡王,屬下覺得不需要。咱們這些軍漢,本就是粗人,隻要能聽命行事,上戰場英勇殺敵就行了,學那文縐縐的作甚!”

李洵沒有說任何指責的話,而是微微頷首,讓親衛拿上來一封信,遞給說話的那位都頭。

“假使你如今在幾百裡之外,本王讓人送給你一封密信,交待給你一件秘密任務要讓你完成,隻能由你一人知曉,你當如何?來,拆開信,告訴本王,本王讓你做什麼?”

那都頭拆開信,看著上麵的文字一個也不認識,自然也不知道上麵寫的什麼,頓時就漲紅了臉。

李洵讓人把信拿回來,遞給張巧奴:

“張夫子,你來告訴他們,上麵寫的什麼。”

張巧奴恭敬福了個身,朗聲道:

“前往洪福寨探查匪窩情報。”

李洵又讓人拿來一副上麵標注著洪福寨的縣輿圖,展示在眾人麵前:

“你從軍中拿到了前往洪福寨的輿圖,當地人畏懼匪徒,無人肯帶路,你隻能憑借著輿圖找到洪福寨的位置,你告訴本王,如今你在北雁鎮,要如何前往洪福寨?”

看著那些彎彎繞繞的圖畫與文字,那都頭完全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這要怎麼看,隻得呐呐道:

“屬下不知……”

李洵又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